教改论文期刊投稿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浅析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23 16:58 热度: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当代青年成长问题。2013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了针对青年的“五项基本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党对广大青年的新要求,结合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现实思想状况,以H大学为例,从理论分析入手,寻找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为大学生自身成长、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教改论文期刊,大学生,信仰问题,根源探析,全方位教育

  伴随着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大风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等共青团领导人对中国青年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针对青年发展与教育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了更好地把握青年大学生信仰建设的方向和方法,本文以实际调研为基础,全面分析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青年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由“大学生政治信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情况”和“大学生活情况”三部分组成,主要针对大学生信仰问题和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状态进行调研。其中,共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82.33%。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情况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信心,但大部分认同共产主义理念。有很多同学入党出于政治信仰以外的功利性目的,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H大学是比较典型的综合类大学,根据对H大学师生的调查:

  1.仅有17%的大学生认可社会主义制度,25%不认可社会主义制度,其余58%表示社会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不认可社会主义的主要理由是认为其助长了贪污腐败、压制了民主、限制了自由。当然,这一结果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联系。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时,缺乏相应的经验,由此产生的问题尤其使大学生这种肯思考能思考的群体产生了疑惑,这是正常的。

  2.与此相对的是,67%的学生表示认可共产主义理念,只有19%的表示不认可(理由主要是认同其他政治理念),14%表示无所谓;84%有入党意愿,16%没有入党志愿。需要注意的是,有入党意愿的比例明显大于认同共产主义理念的比例。这说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青年大学生还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景,拥有比较高尚的情操。青年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尤其是核心思想状况还是好的,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然而我们也同时必须看到大量青年出于纯功利的目的入党的现象,这一状况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和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里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失败。仅有4%大学生认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是成功的,13%认为一般,83%的受访者认为彻底失败。结合对于政治信仰的调查可见:众多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怀有朴素的情感,但现实的思想教育情况让他们无法全面准确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而大量出于功利目的入党的人又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生活情况

  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认知和目标理想,无法有效整合大学阶段的时间,充实大学生活,合理利用大学资源。根据H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的大学生表示其有明确的长期目标,1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课余活动中,70%的同学以上网为主要活动。但是,上网大部分时间却以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为主。仅有16%的学生可以合理紧凑地安排时间。人生理想,是一个人现实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调查结果凸显出了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人生理想与精神动力,虚度大学时光的现象。

  二、大学生信仰问题根源分析

  笔者认为,信仰问题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因素和现代教育因素两方面原因。

  (一)社会历史因素:思想理论多元化与政治信仰的相对弱化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亦经历着深刻的转变。这是一个思想领域逐渐“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以苏联解体为代表的世界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促使中国的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们努力寻求一种区别于过去历史的新的道路。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选择对过去的“遗忘”和“颠覆”。但是这种“遗忘”和“颠覆”所带来的一整套价值系统、行为方式以及生活秩序的变化,掺杂了过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因素,对于文化、教育和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关系日趋复杂,而民众信仰弱化后导致的精神空虚与外来思潮碰撞产生的混乱使问题更加严重,最终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信仰问题就是突出表现之一。

  这明显体现在“政治信仰情况”和“大学生活情况”调查中,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也因此缺乏长远的人生理想与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活多半虚度。除去后面要提到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代中国社会需要一种有血有肉、扎根于基层的信仰,这种信仰应是一种能为人民大众普遍接受,并能成为一种自觉性约束的精神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核心价值不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行得慢,但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

  (二)现代教育因素:教育体系的脱节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产生,“既有大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都与家庭、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有关”。以“我爸是李刚”、“李某某事件”为代表的“官二代”、“富二代”骄纵不法、纸醉金迷的新闻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方面,大学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公共课程,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因为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加之部分基层教育工作者态度不严肃、思想僵化,使一些同学对这些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轻视和反感。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旦形成,便会对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与初衷相反的效果。

  同时,社会大环境也在青年大学生信仰建设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不可否认,社会中存在着诸多异于主流精神和健康思想的声音。伴随着网络等媒体的进一步普及,社会交往层次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声音对大学生的整体影响将越来越大。社会教育不能很好地起到应有的正面引导作用,此消彼长之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就会出现问题。调查中,很多同学出于信仰以外的目的想要入党,就是此种表现之一。

  三、大学生信仰建设的指导原则与建设方法

  (一)指导原则:信仰本身必须能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理解与自觉接受

  中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广大在校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先进群体,其信仰本身必须建立在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之上,并能全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是大学生信仰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大方向上看,大学生的信仰建设,需要区别于过去的教育方式,避免死板的说教,同时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内涵与社会建设实际,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共产主义的概念内涵和思想原则,使其自觉树立健康坚定的道德、政治信仰。

  (二)建设方法: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

  信仰构建的核心,在于进行全面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每一步都是塑造一个健康思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家庭人伦关系为基石的社会人伦关系文化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符合人的真实情感和精神需求。父母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立足于中华传统美德,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应更加注重青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信仰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生存方式。”信仰来源于现实,又反作用于现实。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回归现实生活,结合现实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等社会问题,做出深入剖析,使大学生认清是非,避免负面干扰。要区别于强制性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向透彻说理、循循善诱,使大学生自发自觉地形成正确观念,建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结合青年大学生自身特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课外活动,带动大学生亲身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信仰。

  在社会教育方面,中国古代注重“以德治国”的方针,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最终演化成“以礼杀人”的专制工具。西方注重“法制”,在建立现代代议制民主体制的同时,却也凝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束缚了个体的真正自由。所以“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因而文化、道德建设也应加大力度。“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将精神层面的建设又推进到又一个高潮。继续贯彻落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将是大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方面。

  就青年大学生自身成长而言,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针对中国青年群体提出的“五项基本要求”,从“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个方面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也寄托了党和国家最真挚的叮嘱和期盼。大学生只有建立了稳固而积极的信仰,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大学阶段存在的复杂问题,从而为今后步入社会,为国家人民贡献力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与疏导[J].探索,2009(5):121-124.

  [2][德]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59.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02)

  [4]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朱水龙.当代大学生信仰脱轨的现状及思考[J].学理论,2011(2).

文章标题:教改论文期刊投稿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50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