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本文结合教学,论述如何挖掘美术课程中的素材,进行道德观的渗透。
关键词:美术教师投稿,初中美术,渗透,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美术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他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那么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初中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学生对美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重要特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初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材进行间接德育,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画家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可供美术欣赏课选择、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有:任伯年、高奇峰、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干、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华君武、廖冰兄、丁聪、古元、王式廓、董希文、罗中立、周思聪、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召开故事会、搞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无论那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活动内容,并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利用历史名作,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欣赏过程中,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徐悲鸿的《群马》《田横五百士》《新生命活跃起来》,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古元的《人桥》《人民的刘志丹》,刘开渠的《胜利波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收租院》等;外国历史名作主要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间起义者被枪杀》,德拉克拉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伏蒂埃的《巴黎公社社员墙纪念碑》,珂勒惠支的《纺织工人的暴动》《农民战争》等。为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通过校园橱窗、校园网络图片展览等形式来实现。
三、利用文物史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参观或介绍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文物史迹主要包括:万里长城、敦煌壁画、云岗、龙门石窟、永乐官壁画、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馆及园林艺术等。介绍文物史迹应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幻灯、视频、图书资料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
四、运用中国美术史,激发民族自信心
我国美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段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结合美术课教学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理想。结合美术史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中生充满活力。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中的服装设计时,出示大量生活中的中学生服装图片和成人服装图片,让学生自己对比、交流,使学生明白了“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因为大部分学生身处城市,对城市环境比较了解,在《变迁中的家园》这一课时中,我先是让他们欣赏许多美丽的城市风景照片和绘画,然后出示一些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发言,学生们很快对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涂乱画等有了共识。
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我们主张不要向学生生硬地灌输道德意识,而要有意识地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利用课程中的内容渗透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