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且创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创新教育,生命意识,社会意义,发展潜能,独立个性
当今时代的中国教育界,“创新教育”提得最响。创新教育是一个与传统教学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指的是把创新理论精髓引入当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重组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为能“首创前所未有”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和研究创新教育就是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学论的范畴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
历史发展到今天,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没有权力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命角色。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二、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是高度社会化的有机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环境塑造、接纳个体、个体认同、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并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我们痛心地发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了。这种封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三、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可以肯定地讲,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才能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种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许多发挥了创造才能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已显端倪,到青年时期就锋芒毕露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3.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开采挖掘。例如:学生的思想带有他们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情境性、情节性。特别是中差生因为考试总不及格,认为自己用多大劲,学好的可能性很小,在思想上产生了自卑、消极的情绪。因此,第一道难关是消除差生心理上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自信、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努力使教学过程多一点情感上的东西,数学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刻画的栩栩如生;把枯燥的符号、法则描绘得脉脉含情;把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演算编排得情趣盎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中受益。
四、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决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三百名学生就会有三百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个教学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人形象的比喻,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到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主,要高度重视教育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样性、灵活性,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走出固定陈旧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的个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致被学习所限制,为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而“磨灭了各自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丰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