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和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月刊·中学版》(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面向中学教育教学,旬刊,每月三期。上旬为“教学参考”,涵盖中学各科教学;中旬为“试题研究”,为中学各科考试服务;下旬为“教学管理”,内容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兼顾教学研究。
1创新手段,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直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整改及创新,从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入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的教学相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来说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历史是研究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不能再现,也不能亲自去体验。因此教师要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趣味性的材料,精心创设趣味性的情境,积极与学生互动,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社会问题探索的兴趣,把单向的讲解变成双向的合作的过程,必要的时候,还可利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趣味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维,与时俱进,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类似“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见效甚微。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和学生互动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当然,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讨论的过程如果不加控制经常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甚至变成小组“座谈会”,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进度,主导整个课堂的走向。为了使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更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内容,并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只有对课堂内容熟悉了,才能可能问出高质量的问题,课内讨论才更有意义和效率。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起色。
3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能够让教师更加快速地得到教学需要的资料信息,进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模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吸收知识的容器。而合理运用网络,能够使学生在找到大量的历史案例资料,解决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产生的疑问,同时拓宽的知识面,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的能力也是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是必备的基本能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些年已经比较广泛了,其优点也非常多,如能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容量等,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改进这些问题,那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如一些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过于绚丽,学生们忙于欣赏视频和音频,反而对内容本身的关注少了,学生们成了观赏者。还有一些历史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每课必用,认为用的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水平,忘记了多媒体技术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背离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的初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具体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初中生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最好的运用效果。
4改变评价机制
在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的眼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考试,这种方式能比较简单快速地检测一些学生基本能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它不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历史教师应当与进俱进,制定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对初中生学习采用多种多样的效果评价,除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外,还要结合评价学习各方面的相关能力,在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我们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总之,要想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就要了解初中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最后还要丰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