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对基本关系。
《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 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简介
(一)单一主体说
单一主体说认为教育者是主体或者受教育者是主体。单一主体说虽然坚持了认识中的一元论思想,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对立问题。
(二)双主体论
双主体说看到了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但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分成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可能造成教育的形式主义。
(三)主体间性说“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两种关系的统一: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另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构成‘主体-客体’的关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2]主体间性说突出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平等地位,却没有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出现这么多分歧,归根究底是对主体、客体的定义以及二者内涵的问题。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划分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3]主体作用的对象即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根据现实情况自觉将自己客体化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正在逐步主体化的客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肯定阶段
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一类是教育他人的人,另一类是受教育的人。教育者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比,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还不深刻、不全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否定阶段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否定面对学生以及家长情况反馈时,教育者会不知不觉地在不同程度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自身客体化,此时教育者以一种更为平等的态度、身份与客体共同成长。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客体的否定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一种主体的意识和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这就是教育者这一主体对受教育者开始时客体地位的否定。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减少自己的参与掌控度,给予受教育者更多机会,受教育者得到充分锻炼。3.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我否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经历了对自身的否定阶段之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要充分发挥能动性,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完善自身,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在经过了前两个阶段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通过对自身的否定这样的实践活动,得到了提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对自身以及对方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通过对结果的反思,又回归于自身,投入到下一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步。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分析的意义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作为中心范畴或逻辑基项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中具有奠基石的地位和作用。”[4]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学科发展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对这一对范畴理解缺乏正确性,会影响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设定。我们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该有比较统一的认识立场。
(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概括地说就是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5]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找准自身位置,履行各自职责,外化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陈秉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张耀灿,骆郁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