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本文是一篇教师职称论文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研究。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本课题组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教学考评体系的针对性研究,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增强了思政课程本身的实效性。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思政课,教学针对性
在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本课题组紧紧围绕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灵魂。具体、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是讲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认为,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又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目的并不仅仅限于“个人谋生”,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社会”、“增进生产力”,“尽其对人群的义务”。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科学性就是真正将职业教育的目标与课程自身特色,课程优势结合到一起,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在高素质,基础在技术技能,这两者缺一不可,紧紧围绕“高素质”不断满足国家层面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满足社会层面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满足个人层面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我们可以结合思政课程,将“三种意识”具体化为“四种素质”,这四种素质可以概括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政治素质是方向、道德素质是基础、法律素质是关键、职业素质是根本。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
围绕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将现有的思政类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我们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形成了不同的专题,以期更好的体现工学结合模式:
在现有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本着“实用、活用、够用”的原则,将教材内容凝练成八个专题,但每一个专题又不仅仅是教材中孤立的某个章节,而是对现有思政课所包含的几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的提炼。其中包含了《基础》《概论》两门主干课程,也包含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形势政策》等课程的内容。这样一方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很好的结合了工学结合的模式,专题内容的选择,知识的扩展,实践活动的拓展契合了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力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灵活,高效。做到有创新性,针对性。一是采取互动式教学,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情境式、设疑式、探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习积极性。事实上,现在的90后大学生非常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希望能通过参与课堂教学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比如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讲授“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职业素养”这一知识点时,就曾组织学生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从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上的遇到的问题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我们还进行了访谈式教学的有效尝试,即改变课堂组成,每一个专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现实的需要,邀请不同的参与者走进课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访谈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有一种参加电视节目的感觉(类似于上海大学顾晓英老师主导的“大国方略”教学),不同在于我们的邀请对象更加灵活,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专家,这里的课堂参与者既可以是本校的老师,其他年级系部的学生,毕业的学长,甚至可以是学校的工人师傅,学术有专长,术业有专攻,一改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的真实感染力。二是加大了案例教学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举例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突出思政课的职业性特色。三是开设“书记主任论坛”和“学生论坛”配合学生社团建设,使思政课更好的大众化,“接地气”四是团队学习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任课班级内组成多个团队,大班教学,团队完成。五是差异教学,思政课教师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还应当应因材施教,尽量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增加和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针对性明显。六是拓展网络教学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思政课外延。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的课件、视频、案例、图片等资料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学习,并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微博、QQ、微信等时下流行的社交工具,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引导。借助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动态,对学生在课后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解答和引导,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工学结合”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样既延伸了思政课课堂又拉近了师生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
衡量课程教学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就是“实效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专业课程考评可以通过知识技能性考核进行有效评价。但思政课截然不同,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职业素质共同构成的“高素质”单凭技能、知识性考核,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考核目标的。教学要善始善终,一个好的考评体系至关重要。新的职教目标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思政教学的直接成果是精神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态度、精神等。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考评体系必须体现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过程化的评价结果。
第一、制定科学的、可行的思政教学评价标准。依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尽量的将评价指标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加大实践成绩所占权重,更好的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第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多信息的汇总使评价更为真实和客观。也可以综合听取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社会实践企业单位、社会调查单位的意见。甚至可以在学生进行企业下厂锻炼过程中将评价权直接交给学生实习所在的企业、工厂、班组。使得思政课教学尤其世实践教学的评价真正与企业一线相连。第三,注重过程性的评价结果。过程性评价不是将思政教学的作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反思,综合考虑学生在思政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将其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总之,工学结合模式下,只要我们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独有作用,不断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就一定可以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注:本文为院级科研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研究》的结题总结报告。
参考文献:
[1]胡大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
[2]植文选.关于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因素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
[3]朱冬英.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4]田甜,胡文慧.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8).
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期刊推荐《现代大学教育》杂志原:《有色金属高教研究》,是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197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本刊惯彻“百花齐放、百家色鸣”的方针,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探索高等教育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