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刊物投稿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的创新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8-08 15:06 热度:

   在任何一个学科和年级的教学上,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教师在工作中也对此做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教育刊物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的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生成方式和利用途径,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新途径,为“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提升国培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培训中其他培训的“国培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教师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师范生培养还是教师职后培训,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它与培训的有效性紧密相关。而近几年来关于“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文献极为罕见,仅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徐卫良发表的有关“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的3篇文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蔡海军等(2012)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明晰的界定: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教师、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以及其他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所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又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媒介。程换玲(2013)提出:“国培计划”中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培训课程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在决定培训有效性的各要素中,培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培训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中,能尽可能地生成具有指导意义,又切实可用的课程资源,对于地处偏远,相对课程资源匮乏的新疆各县、市的一线科学教师来说,无疑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小学科学教育地域差距的关键所在。但如何生成和利用课程资源,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提高培训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针对“国培计划”新疆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的生成和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1 课程资源的生成: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国培计划”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很广泛,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小学科学“国培计划”时应该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第一,紧扣各时机,挖掘课程资源。在培训的讲座里、课堂上、讨论时、活动、比赛中,紧扣各个时机,挖掘课程资源。

  第二,关注动态发展,实施培训前适当“留白”。

  开设课程超市,建设选修课,由问题生成课程资源。我们采取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参加国培的小学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外,在选修自己缺乏的领域知识时会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由问题出发生成培训课程资源。

  第三,植入inter未来教育,基于项目进行培训学习,生成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单元作品集。

  在小学科学国培中,课题组创新性地引入inter未来教育的理念,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并结合小学科学内容提交个性化的单元作品集。在返岗培训时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完整的独特的课程资源。

  第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自身课程资源。

  有些参训的老师是非常有经验有方法的老师,自己在科学教育中也积累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培训方可以俯下身来,进行翻转课堂,让这些个人所拥有的优秀资源成为共享资源。比如课题组挖掘12年小学科学国培班的一位老师,作为一线的骨干、专家教师,项目组邀请他给13、14国培学员讲解分析教材和自制教具,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第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成与时俱进的课程资源。

  在现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将其融入教育中,制作微课,不仅学员有很大的兴趣,还亲自体验制作生成了一批优质的微课资源。

  第六,通过论坛、沙龙、工作坊,面对面对话,围绕不同主题生成课程资源。

  课题组围绕“教师领导力”“课堂执行力”开展论坛,国内知名专家、高校基础教育研究者、教研员、一线教师、参训学员一起探讨、释疑,获得隐性课程资源。

  第七,多种竞赛促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

  为促进“国培计划”学员积极投入国培教研活动,提升学员教学技能,强化理论水平,我们开展以“国培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多种竞赛,包括论文竞赛、征文比赛、手机摄影作品比赛、微课大赛、数字故事比赛、课件大赛、说课大赛等多种比赛。每个领域优中选优,生成各项优质资源,培训出优秀的种子教师。

  第八,高校与中小学协作开发课程资源。

  通过国培计划中“影子”培训环节,开展高校与中小学的协作,建立高校、知名小学“双导师”培养机制,形成全方位的集“教、学、研、练”于一体的培训,协作式开发生成课程资源,如教研论文、行动研究等。

  第九,以研促培,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培训中,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国培子项目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生成课程资源。如小学科学项目团队对新疆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针对科学师资培训中教材缺乏的问题编制了《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一书。

  通过这些途径,课题组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各阶段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分类整理成各类课程资源:

  出版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

  文本集课程资源有:《科学过程技能与课外趣味实验》、《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探究》、《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科技活动设计》、《自制教具集》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V10教学资源包》、《单元作品集》等,以上所有课程资源配发给全体参训学员。

  制作国内知名专家《通识课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及《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疆内专家《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微课集》、《数字故事集》、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生成的活动视频资源等。

  2 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第一,面对面交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对新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实施科学课程,经调查新疆农村的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科学课程的实际开出率也是极低的: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不上科学课或者从未做过科学实验。在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中借助课题组成员编写并出版的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教会了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科学课。

  第二,利用网络软件即时指导,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

  我们将课题组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核心概念、优秀教学设计集等文本课程资源通过微信群、QQ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让广大的小学科学老师都能选择性的利用,实现了同行内课程资源的共享。

  第三,远程转化,在岗研修中实践再生课程资源。

  制作的通识课光盘资料,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如微课专家)的讲座制作成光盘大礼包由参训学员带回学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基层学校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参训教师自我提高是形成的隐性课程资源,这些“种子”教师在当地进行公开课汇报,参加学科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证明了“国培计划”的有效性,还将新的理念、思想带动了当地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

  第四,传承优秀――实现课程资源优质化。

  每年的“国培”,每一期的国培中都会形成具有亮点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将每一期的优质课程资源选择性地应用到下一期国培中,积累多了,各方面都会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国培研修班也会越办越好,培训质量也会步步高升。而且我们还从第一届的国培学员中发掘了非常优秀的一线教师作为项目组的教师课程资源,给后面的参训学员现身说法,做最“接地气”的讲座。

  第五,两端发展:将优质课程资源“报上去”――申报特色教材;“送下去”――送到科学教师的手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课程资源就是要为广大的教师使用的,本着此目的,课题组将优质课程资源如形成的实用教材采取“报上去”“送下去”的方法,“向上”申报特色教材,“向下”通过“送培下乡”等送到基层最需要的教师手中,更好更大范围地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作用。

  优秀教育期刊推荐《中小学教师培训》,本刊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学术性期刊,是教育部指导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园地。

文章标题:教育刊物投稿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的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763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