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努力构建特色模式,提出了“三一教学模式”,即知识问题化,能力层次化,学习自主化。
关键词:教师论文投稿,知识问题化,能力层次化,学习自主化,高效课堂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设现代教师队伍,加强课程建设,确实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三一教学模式”。经过培训学习,讨论酝酿,学科试验,阶段小结,对教学模式改革有了初步的构想,结合实际,学校提出了“三一教学模式”,即知识问题化,能力层次化,学习自主化,确实提升教学质量。依托于现代教育理念,联系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知识问题化和能力层次化,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将知识转化为问题情景,这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性学习强调使学习者建立丰富的、复杂的、具有高度联系性的记忆表征,从而能够自主地在自己已有的背景下学习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解答。因此,着力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能对学生的智慧构成挑战的问题就成为积极有效的教学行为了。
1.层次性问题设计,有效调动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参与度。
目前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以大班化教学为主,但学生间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同一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处于同一水平,倘若教学过程中缺乏梯度性的问题设计,总会让课堂中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低兴奋状态,从而脱离教学,失去教学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初期时,就要有对问题的层次性和多元化思考。然后在问题提出的形式上可以将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呈现,问题要有难易之分,由浅入深,给学生创造选择性思考的可能。
2.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教学实践证明,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并产生了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愿望——求知欲。教师在课堂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探究愿望,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日界线时先讲述故事:一名孕妇乘船由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时产下一对孪生兄弟,在日界线以西先产下甲,在日界线以东又产下乙,可是后产下的乙却成了哥哥,这是怎么回事?
3.科学的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科学、准确,否则,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导致错答或无从回答,结果误人子弟。设计的问题表述要科学,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的自转运动和昼夜更替现象”教学时,运用放映录像进行讲授,在放映前设问:“地球是怎样自转的?以什么方向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放映时学生就会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转运动特点,清晰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好似自己在宇宙中看地球自转。接着教师再运用地球仪和阳光平行光束仪,演示地球绕轴由西向东自转,并及时设问:“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总是东升西落,这是为什么?”教师边设问边运用教具动、静结合创设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观看录像中的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这样设计,不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应有的学习能力,个别同学还出人意料的发挥,较好地实现了“学为主体”的设计意图,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习惯,进一步调节和强化了学生头脑中的真实的、立体的、渐变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在操作中领悟事物的演变过程,理解昼夜更替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
二、使学生学习自主化,确实做到新课改的要求,创造高效课堂。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实施以让学生自己做主,全员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基础的自主化学习。如何实施自主化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1.精心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树立自主化学习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环。如在区域差异教学中,通过对日本和英国两个岛国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但是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提示:从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土壤等,及工农业方面),教师通过配合演示学生兴趣陡增,接着趁热打铁提出,你能描述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吗?从而拓展知识,培养地理解题思维。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由此及彼,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进发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激情。
2.对一些开发思维的问题与学生一同研究讨论,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而把一些开发思维的问题与学生一同研究讨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例如:在教学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时,教师可先展示一下不同经过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地方在哪里?看到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这些地区之间存在哪些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形成了这样导致多彩的景观?这样就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利用我们学过的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这些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思路,由于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又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机会,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激情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又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
3.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全员参与,互帮互学,激发自主化学习的持久兴趣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良好的与人合作意识是现在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采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形式,共同讨论、互相研究,通过议论和争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增强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种全员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了集体的作用,达到了互帮互学。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仅要努力发掘教材优势,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尽可能领悟编者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外,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机。同时创造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把学生个体的教学活动与小组的、全班的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重视学生自主化中的信息反馈,实现共同的、也有个性差异的发展,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做到知识问题化,能力层次化,学习自主化,确实提升教学质量,创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W·阿普尔,著.黄敬忠,译.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
[2] 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4] 侯占亭.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3.
[5] 林国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地理教育,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