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期刊投稿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28 15:30 热度: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承载着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任务。可以说,政治就是方向,政治课的成败关系着人才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政治课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境界,那么政治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一定得是有价值的、有效的、有目的的,与整个课堂融为一体的,这个问题不仅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具体展示。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检验教学成果,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学情。其次,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课堂提问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要使课堂提问能真正发挥以上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提问的语言要运用得当。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应重视“质”。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比如我们在分析必修一第7课“我国的分配制度”时,由于涉及到的分配方式比较多,区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的甄别,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通过劳动取得工资,在国有企业里面和在私营里面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了一类问题,这就是高质量的“提问”。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没有提问和一问到底两个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问题的设置是要为课堂服务的,是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而不是刻意的为了提问而提问。

  三、课堂提问应掌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提问如果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会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但提问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会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除了以上问题设置方面的技巧,教师的语言也是影响到提问质量的重要因素:

  1、要讲究提问语言的适应性。教师要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握好提问的深浅程度,注意因人而问;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特点,做到提问语言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符合。比如我们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谈到“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这一观点时,如果我们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同学,就可以到此为止。如果我们进行的是高三年级的一轮复习或者二轮复习,就可以提出“需求弹性”,甚至“供给弹性”这样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高一年级提出,就是不适合的。

  2、要讲究提问语言的诱发性。诱导性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便于唤取各种知识的联系。比如我们在分析“财政收入”的构成时谈到“税收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税收是最稳定可靠的形式?”,同学们立即想到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这样就让同学们知道了,财政和税收之间的密切的联系,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3、要讲究提问语言的简洁性。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能用一句话表述的,绝对不用两句话,更不要做无用的重复。语言冗长的课堂,增加了学生选择有效信息的负担和听课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我们还可以借助无声的肢体语言进行提问。师生之间长期配合达到默契,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举手、一投足学生就能读懂,就知道老师想要问什么问题,这样的效果比有声语言更具有魅力,我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高境界。

  除了问题和语言之外,我们的课堂提问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向全体,兼顾优中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一味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2、平等交流,氛围更融洽。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会增加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

  3、鼓励为主,适当进行点拨。无论学生的回答好不好,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4、允许学生提问,擦出思维火花。提问是相互的,我们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点,才能明确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这对我们教师的学科素养、知识涵养、课前备课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文章标题:东方教育期刊投稿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49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