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期刊论文投稿初中科学结课艺术的新尝试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22 15:24 热度:

   【摘要】一堂完整的好课,不但要有“凤头”,而且还应具有“豹尾”。本文探讨初中科学的结课八种形式,分别是悬念中止式;游戏激趣式;言语激情式;辨析比较式;提问交流式;练习测试式;延伸拓展式;首尾呼应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运用。

  【关键词】教育期刊论文投稿,结课,兴趣,形式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已成为科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必须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所以一堂成功的科学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而且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精华的作用。并且还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不仅要有“凤头”,还应具有“豹尾”。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跟同仁们一起探讨初中科学结课艺术的一些新尝试。

  一、悬念中止式

  把课堂教学的高潮放在一节课的尾部,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有余味和思考的余地,犹如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或者在课末时提出发人深思且又急待解决的问题。悬念是电影、戏剧、评书、小说等艺术的作品中常常采用的艺术手法。通过这种艺术手法,把观众、读者的思绪悬了起来,从而产生猜测、期待、渴望等一系列心理状态,并使之持续与延伸,以达到必欲释疑而寻根究底之效果。悬念之艺术手法在结课艺术中也可普遍运用。教师通过巧设疑障,对教学内容留有余地,使学生达到“欲罢不能、启疑寻根”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索,以进一步获取知识。如在学完《电流的磁场》之后的下课的前几分钟,我们就进行这样的小结(拿出一个电磁铁),这是初二的同学根据电流的磁场自制的一个电磁铁,老师打算下堂科学课专门展示同学们的科研成果,看谁自制的电磁铁威力大、吸起的铁打多?且要说明这是为什么?尽管下课铃响了,但学生们被激发的求知欲望却很强烈,兴趣更加浓厚。可以断定,他们课后一定会想方设法自制威力更大的电磁铁来获得老师的赏识。这样既为下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做了较好的铺垫,又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动力。又如学了重力和摩擦力之后,提出如果没有重力和摩擦力,生活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起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二、游戏激趣式

  游戏,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课前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来结束科学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记忆之目的。如在学完《导体和绝缘体》一课进行小结时,为了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可安排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排除手电筒不两亮的故障。谁最先排除,奖棒棒糖一颗或铅笔一支。教师事先把学生带来的手电筒(每实验小组一只)收集起来,在其中一节电池的锌筒后壳中贴依片薄透明胶片装好,待做游戏时发给各小组。这样把知识、能力、兴趣、竞争融为一体,既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言语激情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有意创设一种氛围,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小结方法。如《力的存在》一课在结束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建国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载人航天之梦已圆。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至今,20多年共发射各式各样的卫星30多颗,都应归功于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我国的火箭还为外国发射卫星,这标志着我们的火箭进入国际市场。同学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航天事业早日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火箭在航天技术中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辨析比较式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辨析,比较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意在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在讲完《电动机与发电机》一课时,为使学生对电动机和发电机有全面地了解,并把它们清楚地区分开来,教师结课时把事先打印好的表格发给每个学生,让其进行填空来比较辨析。

  通过比较辨析,学生更加明白了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好多同学很难区分具体的例子,但是如果在例子前加“今天”两个字,就能清楚的区分了。

  五、提问交流式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小结方法,即在下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方法或规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把本课的重要内容概括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印象与理解。如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谁能说说声音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传播?为什么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谁能举例说明声音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声音在液体、气体、固体中都是这样传播的吗?这样就由浅入深、提纲挈领地小结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了清晰、整体的印象。

  六、练习测试式

  教师利用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与课本有关的练习检测项目,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的一种结课方法。练习检测的内容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脉络。如小结《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时,教师把表1和表2用多媒体屏幕或小黑板展示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完成以下测试:

  表1

  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七、延伸拓展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有目的地把所讲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以便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为课外学科活动创造条件。特别在一些有实验内容或实习探索内容的课中,结课时可有意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解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布置学生课外活动,如“细胞吸水原理”、“露和霜的形成”、“收集生活中增大或减少摩擦的例子”、“设计前、后门铃电路”等等。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如在上“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的结束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999年5月轰动全国的壮举:山西一青年骑摩托车飞越黄河,河宽约38.5m,起动阶段加速度平均值为32m/s2,跑道与河面落差约为18m,问跑道至少多长,才能安全飞越?跑道设计有什么要求?要用到平抛运动的知识吗?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抢答。趁学生兴趣浓厚之际,又提了一个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找出哪些与我们前面所学物理知识有关的事例?”

  又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时,穿插这样一个练习: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 ( )

  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 )

  A. B点 B. B点上方

  C. B点下方 D. B点左方或右方

  要求学生积极寻找知识的应用,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走出课本,探索生活知识。

  八、首尾呼应式

  对于设疑法、提问法、悬念法导入新课的课型,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清晰、明确的答案。如在《细胞的分裂》一课中,开课时是用“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何能生成一株参天的大树?”导入的,结课时则要提出与导入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然后总结出“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的结论。又如我在教“摩擦的利和弊” 时,设计了一个“拔河比赛”的情境。取一根木棒,事先一端涂上油。让一位班里公认为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位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分别用一只手握紧木棒两端后互拉,并且把涂油的一端给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在全班同学都认为男同学必胜的情况下,女同学赢了。学生大惑不解。等课上完后,谜底也解开了。

  当然,中学科学课的结课方法还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封闭型结课和开放型结课两类。封闭型结课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并尽可能地引出新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开放型结课是指教学内容结束后,不只局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面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深厚的知识系统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式结束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灵活掌握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2]陈碧霞.教育艺术.2007.6

  [3]王建忠.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2008.8

  [4]袁运开.科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9

文章标题:教育期刊论文投稿初中科学结课艺术的新尝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3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