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其对翻译活动的指导意义,指出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了关联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论文发表,翻译 关联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应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即能适当使用翻译技巧、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译文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少。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教学材料、教学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比较欠缺。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关联理论,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的重要指导意义,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
一 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指导意义
关联理论的提出者斯波博和威尔森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指出: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相同语境下“明示――推理”的过程,即说话人在其话语表达中设置“明示”刺激,而听话人根据所提供的“明示”刺激努力寻找关联,在相关认知语境下领会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完成“推理”过程。
二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能独立或在一定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两种语言间的信息转换。而在这一信息的转换过程中,许多学习者经常陷入以下三个误区:错译、曲解和死译。由于目标语和源语言存在使用差异,译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两种语言的信息转换过程中,对原作者的“明示”理解偏差、“推理”不足或“推理”过度,从而导致译文与原文信息不对等。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翻译策略培训和实践,指导学生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实现原作者与译者意图的契合及译文与原文信息的契合。
三 关联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的禁锢,拓宽学生的思路,明确学生在两轮“明示――推理”活动中的双重责任。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解码”能力,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翻译行为。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加以引导。
1.对语境的关注
在翻译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发自动地对原作者的明示进行推理,这一活动过程实际上是根据语境条件对目标话语的一种语用加工过程。而当交际对象、环境等语境因素不同时,同一编码意义的话语将会产生不同的关联性意义。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仅包含静态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关系等,而且包含动态因素,如说话人的心理变化等,它能为译者提供较充分的翻译依据,也会对翻译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2.对词义的关注
以威尔森为代表的认知语用学派提出,交际中词汇所传递的信息,未必是其自身编码含义。被词汇所编码的概念,在实际交际中可能被扩充或缩减以满足交际目的。英语中每一个词汇都具有某特定语言属性,而由于语境不同,词汇经常超越其归属范畴产生新的含义。因此,所谓的交际词义,是指译者在语境中根据词汇的编码含义进行语用推理后产生的新含义。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较为常见的词性活用、双关都属于这一类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指出词汇的显性意义和蕴含意义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活学活用、随机应变的翻译技能。如某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Life becomes enjoyable not just by handing in assignments on time and shivering on the edge of life.”句中shiver的显性意义为“颤抖”,而在此句中,该解释并不符合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因此,译者需根据该词汇的显性意义合理推理其蕴含意义。根据对语境和该词汇编码含义的分析,译者可以发现本句中的隐喻(将人生看作是泳池)并得出结论,“shiver”应被译为“犹豫不决”或“畏缩不前”。
3.对文化的关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间必然存在差距。因此,翻译过程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互相转换的过程,一旦忽略了文化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造成对原作者说话意图的理解产生偏差。如将谚语“Love me,love my dog”直译为中文“爱我就爱我的狗”,不符合目标语文化,容易引起误解。而根据关联理论,译者将其翻译为“爱屋及乌”,虽然语言的显性意义变化较大,但蕴含意义却与原作者意图更加契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推理活动,从而更好地推理和表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四 结束语
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有效地解释了翻译这一交际过程,并为译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关联理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视角,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关联理论,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束定芳.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现代外语,2009(3)
[4]刘晓民、刘金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5]周红辉、冉永平.语境的社会――认知语用考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