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浅论行为的功利原则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3-10 16:09 热度:

   摘 要:本文意在探讨人类行为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任何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性,而这一目的也直接或间接突显了行为的功利原则。而仅看行为的表象往往是难以抓住最根本的性质的,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得出最深刻的结论。

  关键词:论文范文,行为,功利,原则

  一、人的行为源于目的

  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没有目的的动作人们是不会做的。学生甲平时在家吃饭很慢且不刷碗,后来父母宣布今后谁吃到最后谁刷碗,结果甲的吃饭速度明显提高。学生乙住集体宿舍,舍内卫生无人打扫,大家商议今后谁起床最晚谁收拾屋子,乙平日起床最晚,现在不用说你也猜得到乙比谁起得都早了。甲的吃饭由慢而快,乙的起床又晚到早,他们的行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是再明显不过了。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讲究舒适,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啊。由此可知,人的行为源于目的,通过行为本身以达到目的。由于目的产生于前,行为发生于后,故目的的性质决定了行为的性质,而行为的发生又制约着目的的实现,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行为,目的便无从实现。

  二、行为目的源于人的本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是功利性的

  目的本身因产生于种种不同的因素,故其性质是有差别的,有好的,也有坏的,有崇高的,也有荒诞的。从根本上讲,目的是源于人的本性意念的,即人的本性意念决定了目的的性质。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慎重地去喜爱人,才能够严肃地去讨厌人。”那么,反言之,大奸大恶之人就会做一些大奸大恶之事。求善的人,认为善对自己有好处,为恶的人,认为恶对自己有好处。我们经常见到足球比赛时运动员带球突入禁区,然后一个假摔扑倒在地,表演逼真的会赢得点球,表演拙劣的会吃到黄牌。正是可以侥幸赢得点球的功利思想使得运动员上演假摔的好戏。人们总是做觉得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高尚一些的人,还会做一些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所以说,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功利行为,如果没有了功利,人类就没有了行为。

  三、人的本性是可以掩饰的,人的功利性往往具有欺骗性

  人的行为目的具有内显性和外显性之分。猎人举枪,意在获取猎物,举枪的目的是外显的。雷锋为人民服务,意在帮助他人,弘扬一种共产主义新道德风尚,这是内显的目的,因为雷锋从不把它挂在嘴上,雷锋从未想过要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不能仅凭认识他的外显目的去断定这个人的本性意念。越王勾践吴国受辱后回到故土,在百姓面前对着怒鸣的青蛙行礼,其目的看似是对青蛙的尊重,其实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却是向世人宣示自己内心的志向和复仇的决心啊。而宣明心志却又是想让国人感佩,让勇士争先效忠啊。毛泽东主席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有谁会料到他的真正目的?后来中央又倡导批《水浒》、批宋江,难道批《水浒》这是目的?非也,这仅仅是不值一提的表象目的而已,最终目的却是借此来整治党内“走投降路线的走资派”啊。

  四、既然功利性是在所难免的,如何获得利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通过以上分析足可以证明,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受其本性意念所产生的目的支配和制约,外显目的(如猎人举枪)和内显目的(如雷锋为人民服务)都是人的行为功利性质的表现。因此,受目的支配、决定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功利行为。《韩非子》曾为我们讲了这样两个故事:楚王急召太子入宫议事,当时大雨倾盆,太子欲直接驱车进入宫门,值守卫士甲依照国家法律任何人不得驱车进出宫门之规定,铁面无私,迫使太子(未来的国君)冒雨步行进宫。卫士甲的行为目的是维护国法,看上去似乎要得罪太子,于己不利,但他得到的却是官升两级的嘉奖。子罕身为宰相,最爱吃鱼,别人送他肥鱼他却坚辞不受,他这样做的目的看似仅在于表明自己的廉洁,实际上他是要保住自己的官职,以便可以天天有鱼吃啊。这实在要比如今的贪官见了钱眼就往里钻要明智得多啊。既然人们自觉也好,不自觉也罢,外显也好,内显也罢,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功利的追求,那么,人们就应该以最朴实的行为去谋取最大的功利。宰相拒绝他人赠送的鲜鱼,是见大利而不图眼前的小利啊!假如卫士甲为讨好太子而枉法行事,最终等待他的也许是囚徒的生活!因此,按照正直的原则和良心的指引去做事,是没有错的。正如《韩非子》中所讲的,某国王进餐,发现食肉上有许多毛发,就责问厨师,厨师为自己辩解后,国王大悟,便找来厨师的副手,果然,毛发是副手故意放在食物上的,因为国王若是不明真相而一怒之下赶走厨师,副手则可接替其职务啊。副手陷害他人,最后的下场却是被王法惩治。所以说,不择手段、以损害他人为条件而获利的功利行为是要不得的。

  五、小结,尽管人类自私的本性无法根除,但我们也不必因此悲观

  学生丙不爱学习,不愿吃苦,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但我们却绝不能依此而断定学生丙将来就一定没出息。因为他所不乐意学的只是书本知识。学生丁刻苦用功、发奋苦读,成绩自然很不错。但我们却绝不能仅依此就断定学生丁是将来的人才,因为我们根本不清楚学生丁发奋用功的本性意念是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人本性意念中的自私自利的成分,通过人们的努力是可以逐渐被压抑或减少的,这应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因为伟大的理想(目的)导致伟大的行为,伟大的行为才能造就不止对自己有益的功利,这是人类本性意念发展所应追求的较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著[M]. 中华书局.2006.

  [2] 李维新.韩非子[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论文范文浅论行为的功利原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561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