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其在世界音乐之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当前社会,世界文化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何以兼容并包的大融合思维来看待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问题。高校是培养高端艺术人才的主要平台,“学院派”的声乐风格在应对民乐日趋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定要进行变革,在教学上拓宽思维、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多元化艺术人才。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了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并探讨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适应未来多元化趋势的主要措施,以加快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论文发表,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
民族声乐是一种以民族元素符号来表现民族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内涵,同样也蕴含了民族的思想感情。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在继承并融合民歌、戏曲、说唱等传统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美声唱法原理,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特的表演与演奏风格,而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也形成了完整与完善的教学体系。然而,面对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趋势,我国民族声乐势必会在国内外音乐元素的冲击下迎来更加艰巨的挑战,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一直以来始终是“原生态”与“学院派”所密切关注的领域,而民族声乐的改变象征着文化、历史、现实、思维等多重领域的变革,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相完善的过程。多元化趋势是我国高校声乐艺术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是国内地区还是国际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它都会给声乐教学体系带来较大的影响,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生成、演变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迥异于世界音乐形式,正是由于具备了“多元因子”,并且其“多元风格”及给予了民族声乐艺术磅礴的生机,使其更加具备了传承的现代意义。因此,抓住多元化发展机遇才是我国民族声乐再次奏响于世界舞台的宝贵契机。
一、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异同并存,既有大一统特点,也有独特的“原生态”体系,各民族、各地区间由于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区民族声乐特色。在我国,民族声乐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不仅包含嘹亮的青海花儿、热情高亢的新疆民歌与西藏女声、婉转的以及悠远的蒙古高腔,还包含了众多的戏曲音乐形式,如传统京剧、昆曲、秦腔、黄梅戏、河南梆子等。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几乎都由高校来承担,而近年来随着民族声乐的日趋“现代化”,传统民族唱法也越来越少,高校在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上也再难以培养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唱家了。
随着民族声乐与国际音乐元素的接轨,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我国各高校对民族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经典民歌涉及较多,但存在片面的现象,民歌所体现的知识面仍然较为狭窄,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内涵。在声乐教学模式上,各音乐学院也往往较为粗略,并未形成完备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在应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并且,高校民族声乐教师也更多接受西方美声唱法训练,而与实际的地方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相去甚远。在声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多以外国歌曲、歌剧为主,而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所占比例则较小,尤其是以民歌、戏曲以及原生态民族唱腔为代表的民族传统音乐形式更是难以得到学生的亲睐。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在思想上和审美方式上大多具有严重的西化倾向,极大地影响了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二、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1.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形成与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交流已日趋频繁,在世界的舞台上各民族文化互相碰撞与融合,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我国民族声乐主流文化的出现并非源自内部,而更多的则是外部政治与文化碰撞,我们曾将欧洲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正统”,并加以引进国内,由此形成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而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就成为了我们走向多元化世界其中的重要目标,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就成为了必然。
2.民族声乐演唱形式与审美形式的多元化促使声乐教学的多元化
(1)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多元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且地域辽阔,文化极富地域特色,声乐唱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相对于以美声唱法为主的世界声乐,我国的民族声乐形式更是丰富,地方音乐、戏曲等种类十分繁多,而每一种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唱腔与个性化的音色,任何一种声乐演唱都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正是人们在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互相融合,才使得民族声乐演唱形式逐渐多样与完善,也推动了声乐教学的多元化。
(2)民族声乐审美形式的多元化。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从单一的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发展,人们也有着充分的自由开始选择自己的审美趣味目标,尤其是西方音乐的输入以及“原生态”地域民族元素的发掘更增加了人们各自的审美选择。如今人们的审美理念早已超脱了原有的狭隘体系,也没有固定的欣赏标准,形式上的淡化处理、思想上的以人为本以及种类上的兼容和谐已成为人们最迫切,也是最希望看到的声乐形式。
三、现代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要求
1.加强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建设是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是以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哲学、美学及语言特征等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内在的传承性,它需要我们符合现代文化发展的特征上,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以保证民族声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
2.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构建良好的民族声乐文化生态环境。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声乐成长的主要养料,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了我国声乐艺术保持鲜活生命的源泉,针对目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保护和传承这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基因,则成为应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3.重视原生态民歌的发掘与教学。原生态民歌是当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最鲜明的特点,高校声乐教育中要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并重视对民歌的创作与发掘,尤其是开发其音乐文化与演唱技能技巧,这对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寻找和聘请原生态歌手作为教学导师,开设富含民族声乐特色的教学科目,这样不仅能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还能加强传承民族文化的力度。
4.强化民族声乐教材与课程建设,全方位地培养综合性声乐人才。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声乐教学中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让学生更多地尊重和懂得欣赏世界多元化声乐文化。对此,高校在声乐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建设,从哲学、文化、心理学、历史学等方面逐渐完善声乐知识体系。同时,对教学教材也要进行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曲谱教材和蚊子教材,还应该注重影像和图片教材,让学生补充珍贵的历史音响知识,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全方位地锻炼,以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李智萍.谈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6).
[3]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