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农业现代化发展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中主要存在就业观难以转变;农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非农专业学生对农业相关领域知识了解不深;对我国当今农村发展现状不清楚;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较低。然后,提出重点从教学实践着手,应提高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并在创新创业部分增加农业创业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农业自主创业
1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案例分析
本文基于甘肃农业大学和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线上线下对两校区共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6份。由实际调研表明农业院校的学生对农业相关专业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就业观念还是难以转变,在农业创业方面的意愿不强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学生缺乏农业知识,且对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了解。总结,不管是农业院校的学生还是非农业院校学生,对如何在农业创业方面取得进展都没有信心,目前多方实际案例的失败表明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
1.1大学生就业观难以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很容易看出,经济增长的速度较以前有所减缓,这会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就业需求减少,整体就业水平会下降,但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就业人数只增无减,就业需求供给矛盾非常突出,部分学生面临难就业的状况。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在就业方面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对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运用于实践,且对市场实际状况并不了解;创业者的自身素质决定其对整个市场变化中的敏锐性,从而快速找到创业方向,并最终获得成功,很多大学生不重视创业,部分学生觉得创业与个人经济条件成正比,所以导致在创新创业方面个人素质储备不够,创业能力有限。
1.2大学生对于农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
大学生普遍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等有编制的“铁饭碗”为就业目标,认为农村的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真正地将科学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工资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关系僵化,限制个人发展。追求大都市、追求新科技的环境及追求物质是很多毕业大学生的选择,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宁愿选择留在城市就业,也不愿回到农村,农业创业意愿更不明显。当前虽然政府已经给予农业创新创业诸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政策基本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更不能考虑到大学生农业创业所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导致许多农业创业失败的案例。
1.3对农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对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不清楚
农业自主创业就是要真正涉足农业领域,需要具备农业相关专业知识,很多大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平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关注较少,如果选择农业自主创业会比较艰难。大学生在校期间农业生产方面管理经验不足,部分学生也不具备农业创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尤其是非农专业的大学生对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的认知程度不够,对农业自主创业的了解更不深;对农村人的特点不了解;对农村的资源、环境、气候、生产形式、经济模式等不了解;对农村有关法律和相关扶植政策、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对各地区农村的优势产业、农业体系及市场行情情况不清楚,对目前农村现状及未来发展一无所知,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创业方向。
1.4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低
目前对创业意愿强烈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次创业也都失败,究其原因,高校创业教育缺失,有创业意愿,但是创业能力不足。学校教育计划中基本都涉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少,学校对大学生这方面的锻炼不够重视,指导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大学生在校期间只能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社会交际范围窄,而创新创业的各方面都需要广泛的关系圈。创业初期资金需求较大,创业融资渠道、社会人脉关系狭窄,融资困难。加之不了解各种农产品市场运销渠道,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入不敷出。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农业经营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实现最大盈利。
2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有效措施
2.1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
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返回农村自主创业,从而带动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学生自己和家庭要客观地改变就业观念,政府要给予创业者更高的重视,出台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生存问题,根据创业者所提供的项目给当地农村、农业带来的价值设置差额津贴补助,想方设法提高农业创业的成功率,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加入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队伍中。另外地方政府要不断跟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情况,积极沟通,了解其困难之处,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为后续创业者提供宝贵经验。通过社会金融机构及民间企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相关就业创业的咨询平台及通过其他各种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集组织、制度、服务为一体,降低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风险,提高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努力使农业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方向。
2.2了解市场行情,高校增加农业自主创业板块
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调整教学内容,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让学生能够实时地、全方位地了解当前就业需求、就业压力及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其中,应专门新增农业自主创业板块,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相关农业领域专业知识,解读政府针对农业发展实施的相关政策,发掘市场发展前景,引起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兴趣。教育方式要多样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专项特长等引导其走向不同的创业类型,例如将互联网和农业结合,打造“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另外,高校可通过搭建农业特色的创业实践平台,指导大学生申报、参加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产教学融合,利用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应用到实际中去,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融资等全方位指导,从而确立清晰的创业方向。
2.3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大一至大四,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及优秀创业校友返校进行讲座宣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体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得到锻炼,这样能够很好地联系理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其次,根据个体差异、专业兴趣方向不同,实行导师分组指导制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师生互相启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思想道德教育、人际交往等,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超强的责任心、稳健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
2.4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习,将科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学生的兴趣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针对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启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意识,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项目。很多大学生不怎么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自身就业、创业带来的机遇,因此高校在教学内容中应涉及相关政策的解读,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点,再联系实际市场需求,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两者齐头并进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3结语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无岗就业,但许多企业又招不到毕业生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教育及家人的影响,找工作眼高手低,不愿走进基层,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自主创业,更不愿意走进农村自主创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所欠缺,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重大要素就是人才资源,由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物质消费没有大城市丰富、工资低等,这就无法吸引到优秀大学毕业生。解决“大学生一岗难寻,企业岗位一人难找”的矛盾,首先,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搭建能够随时接收各种就业信息的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等一体化服务。其次,一个学生的成功创业,能够带动部分学生的就业,政府要明确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帮助,社会各企业机构等在资金、法律法规、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不仅大学生要转变创业观念,其家人也要转变,家庭教育在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上要给予足够尊重。
参考文献
[1]教育资讯.202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2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EB/OL].[2021-05-23].
[2]唐瑶.“新常态”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审视及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61-64.
[3]马力,赵修文.从“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观转变[J].继续教育研究,2016,(04):93-95.
[4]袁成龙.回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路径分析[J].学术论坛,2014,37(07):46-50.
《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研究》来源:《现代商贸工业》,作者:朱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