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十分关键,创新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意义非凡。所以在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原地踏步,要敢于摒弃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理和心理特点,大胆地、灵活地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直是十分关键的任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但是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未引起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语文这门学科因为人文性质比较强,需要讲授的知识多,十分容易受到“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的荼毒。语文教师习惯了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讲解新知识,不假思索和缓冲地将要传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阅读教学也深受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但是阅读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课本知识教学,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不会太高,然而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只有极少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点,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过分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很少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因此学生的思维惰性越来越严重,他们缺少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这不利于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发展。即便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可以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于课堂的教学节奏也能很好地把握。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他们的思维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一直以来,小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师的“羽翼”下学习与进步,很难走出这个舒适圈去主动发现和学习新事物,这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和开展相关活动时,大多数是围绕语文教材进行的。因此,按部就班地来分析文本内容成了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的常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越来越难见到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被提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就难有“用武之地”。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明白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他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也就越来越不够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性培养却容易让他们形成固定思维,很难从多个方面入手去寻找阅读内容的答案,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和抑制作用。
3.学生在问题思考方面存在惰性想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是十分关键的一条途径。但是,当下提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并未真正体现其价值。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新颖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从阅读文本中轻易就可以找到,这样的问题缺乏实际效用;还有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即使语文教师进行了及时的讲解,学生可能也是似懂非懂,这种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意义也不大。久而久之,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会使学生缺乏思考的动力。其次,有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做出地评价过于单一和简短。例如“对的”、“回答正确”、“回答错误”、“你的思路是错误的”这样的评价,虽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了评价,但是不能使学生对问题和自己的答案进行二次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仅不利于语文课堂氛围的活跃,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起不到关键作用。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思维上引导学生。教师只有敢于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模式以及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课本内容,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语文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联系方式,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与文本相融。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的、相去甚远的,总之是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这样进行引导不仅起到的效果会更好,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那个年代与小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当时周恩来先生的心情与情怀,但是教师可以“爱国”、“激励”等词语为主题来让小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中的感情时就会更容易一些。这种变通教学思维或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2.注重问题设计的创新性语文教师在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时时,要注重启发性和新颖性的原则,要求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自己的思维。问题既不能太过明确,让学生觉得失去探索的兴致;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课堂氛围才能活跃。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体重?然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即便学生的回答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有存在错误的地方,但这些答案都是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的。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重在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想办法秤算出一个体积较大的物体的重量,然后第二天上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称重方法。
3.重视阅读课堂氛围的营造在阅读的课堂上,如果氛围过于沉闷,那么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又会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场地。反之,如果阅读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那么学生们的思维也会活跃,甚至是跳跃,学生也能够拥有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思考什么样的教学环节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轻松,又如何使这样宽松的氛围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条件。比如在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与这篇文章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一下蝌蚪的生长历程。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起了阅读文章的兴趣,他们的阅读思路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在动画视频播放完之后,课堂上的气氛已经有了一定的活跃度。接下来,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比较有趣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青蛙的角色,或者是对文章故事进行续写。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让学生跃跃欲试,也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轻松。
4.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个性化的阅读既体现在阅读方式上,也体现在阅读感受上。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他们的经历、爱好以及表现都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且相对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擅长表演,可以通过唱歌或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喜欢通过文字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智力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差异。因此,教师要将选择阅读方式的权利教给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样他们才能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才能轻松、主动地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反馈。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而且每个学生对文章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个性。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在珍视自己这些比较有个性的感受的同时,还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
5.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阅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缺乏学生丰富的想象,那么阅读教学的课堂就难以进行下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小学生容易天马行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一想象力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进行阅读时让学生敢于想象。当然,想象力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在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关注,必要时进行熏陶,让文章中传达出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从当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程度来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可能甚至连教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甚微,还会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走出“舒适圈”,对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式等进行改善刻不容缓,要保证学生的创新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玉琴.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91.
[2]李新苗.简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86.
[3]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183-185.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文学教育》,作者:魏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