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3-06 10:35 热度:

   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字体设计也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大多数的字体设计课仍以印刷媒介为载体展开,既包括正文字体的设计和装饰化的美术字、图案字、广告字的设计,针对文字的形体和形式的设计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的字体已经拓宽了更多的功能,并广泛涉及店面招牌、展示空间、网页媒体等不同的领域。当今的学生认知思维方式与以往相比也有所不同,其认知思维方式具有发散性和广泛性的特征,若照搬传统思维方式教学已不符合这一代人的学习特征。因此,针对字体设计课的创新需将以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分别从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

字体设计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

  一、字体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网络教学的弊端

  目前,网络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学,更是加速了学校对“网课”、“直播课”等网络教学的推进。但是,教师完全脱离面授的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与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环节,长期以往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降低积极性。同样,网络教学还暴露出了“知识碎片化”、“效率低”等问题,也会造成教师和学生“视力损害”等健康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是我国设计教育的起步较晚,教学模式基本参照上世纪西方大学的设计学科模式进行建构的[1],一方面是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资源的滞后导致字体设计的课程更新速度慢,讲解的案例不够新鲜,利用率较低,长期以往学生便会对课程失去兴趣。另一方面,课程作业以学生个人练习的形式为主,缺少对市场和行业的调查分析,易出现设计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三)课程内容的局限

  结合以往教师的教学经历和相关文献查询,课程内容反映出了“西化”的现象和缺乏对中文字体及本土文化的重视[2],其次也是因为中文字体的字形结构相对单调,且开发数量庞大,较拉丁文字母更为复杂。课程作业的布置中涉及字体的“基础训练”和“实际应用”环节不够,缺少对市场和行业的调查分析。课程后续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长期的追踪与评价。学生毕业后将面对庞大的市场,如何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同样是教学上的难点。在数字时代的高速发展下,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从以往注重建设、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并要求教师在满足当下的技术条件下,如何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更进一步探讨教学的改革创新,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元、互动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转型。

  二、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应用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交互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学主体、关系和环境构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一种顺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3]。笔者认为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见图1)指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教师可利用“线上”(网络)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灵活性、多元性和互动性,实现师生与生生、教与学、人与环境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从教学主体、关系和环境三个方面展开,并分别加以阐释:1.教学主体主要指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其次,还包括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人员与其他参与者(企业、各类机构和家长等)。2.教学关系以实现交互关系为主要目标,主要表现在人境交互、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人境交互是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都是一种潜在的性能。环境的潜能只有在特定的行为使之实现化后才能起作用,而人的潜能在未被激发之前,也并不发生作用。[4]因此,教学是需要学生与社会环境产生必要的联系;人际交互围绕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答疑等,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并进行最终的互评环节;人机交互是指学生与搜索工具、视频、学习平台等网络载体产生联结,能够借助网络载体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包括搜索、绘制、设计、讨论观点等环节)。3.教学环境作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需要借助社会和学校搭建通畅的互联网平台,以图书馆、实验室、机房为基础,提供教学要求的视频、软件、网络资料等技术支撑。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背景下,学生目前已基本具备“一人一台电脑”、“一人一只手机”的条件,为推进字体设计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持。交互式教学模式使得新媒体的多元信息与碎片化知识并存,教学的开展与设计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相吻合,以此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结合学情布置任务、指导作业、解答问题等,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二)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

  从教学准备到教学结束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字体设计课程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目的是与学生进行即时的、全员覆盖的、返空间性地授课交流,引导学生多方位地掌握课程内容,课后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检验和评价教学成果,以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目标。1.优化教学内容与资源。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升学和高考内容的特殊性,普遍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教学安排上需要教师增加对专业知识背景的介绍和文化历史的讲解,所以将字体设计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分别以周博的《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为理论支撑,以王雪青的《字体设计与应用》为实践依据。再将理论与实践划分至具体的四个章节(见图2),前两章是关于字体形态的历史演变和字体构造的形式特点,第三章的内容是关于字体设计范畴、内容与功能,最后一章则是探讨字体设计的应用与发展方向。2.合理分配课程的时间。课前,教师提前将已梳理好的知识点、视频、案例打包发至钉钉群或微信群,要求学生进行自学并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中,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增加故事、动画、视频等元素,直观生动地解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布置学生课程所需要完成的作业,作业围绕写字(Cave)、造字(Build)和用字(Enjoy)三个方面。写字——偏向于传统教学中的“美术字”课,通过临摹中文和西文的字库字体,加强学生对文字结构的了解与提高书写能力的训练;造字——通过复刻练习和拍摄字体,训练对文字形态的创造能力;用字——针对不同的项目与设计需求,进行合适的文字选择,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后,教师应及时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点,并不断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积极性,从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系统归档与课程展示。在回顾知识点与评价作业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拍摄、录影等方式提供更真实、更准确地依据和资料记录存档,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和传播性特征,能更清晰地知晓学习内容的价值,最终完成一本字体设计课程作业集。课程结束后,教师挑选出每位学生较为优秀的设计作品,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视觉呈现,丰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布展经历,也调动了学生对设计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将原本单一的、以个人为主导的学生作业形式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有针对的、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研讨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针对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见如下内容:1.写字——字体形态构造的掌握。无论是中文字体还是西文字体,手写体一直是字体设计的基础,它与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直接关联,最正确也最富于变化,能够为字体设计师提供不竭的设计灵感源泉,这一点在当代西方的文字设计理论中亦复如是,瑞士设计师埃米尔·鲁德曾在其名著《文字设计》中指出任何一种文字设计行为的基础都是手写体。手写体历史悠久,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今天抽象的书写符号,可谓源远流长,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相互矛盾的东西。但是文字设计师必须熟知这种演化并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在处理将来的工作时才能做到客观公允[5]。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增加了对造字法、字体结构认知、字体绘写步骤和字体绘写方式的讲解,完成对字体基本构成要素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对中、西文分别进行练习,中文以描写绍兴的诗句为主题展开字体临摹,西文则以26个英文字母(包括大写与小写)进行临摹。2.造字——字体设计思路的开拓。从“写字”转变为“造字”,是从认识字库字体,到了解并研究字体的特征、结构及组织关系的过程,分别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三种练习。第一种是中文作业,以《上海字记百年汉字设计》[6]一书中的图例展开,围绕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的视觉线索,指导学生通过以美术字为原型对“艺术与设计”五个字进行复刻,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在造字的过程中去理解文字的造型方式,感受当代汉字设计的创新、传播与教育。第二个练习是针对西文(见图3),作业要求以2-4人为小组,可利用关节、肢体或人体等方式完成字母造型,采用摄影的方式激发学生展开思维发散与创意设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多向性。最后一个是与社会相关的开放性练习,如图4所示,课程练习将围绕网络热词“凡尔赛文学”为主题展开字体海报设计,学生需要经过前期调研、收集资料、绘制草图、设计海报、作品分享和自评互评的环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自主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文化建构。3.用字——地域文化课题的引入。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引进实际的设计项目,以本人为澹明轩民宿完成设计内容展开,澹明引进实际的设计项目,以本人为澹明轩民宿完成设计内容展开,澹明轩坐落于浙江兰溪市诸葛村,其名字取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词句。课程先以现有优秀的商业案例导入,阐述了当代文字之间的组合关系与组合现象,以及如何将设计理念融入字体应用中的具体表现。同时要求学生借助现有的澹明轩资料与网络可搜索的资源进行整理,确定以“八卦村与澹明轩”为词组进行文字创作,构建其标志设计并做简单的运用(见图5)。实用性的课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字体设计除了传达个人情感的主观因素,还要充分考虑时间、客户、受众、市场和环境等客观因素。设置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将来处在日益多元的设计大环境里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能自如地应对不同媒介、不同设计要素和观念的要求,以尽早适应设计行业的特性。

  三、教学成果的评价

  字体设计课的教学成果以展览和作品集的形式呈现,展览从“写字”、“造字”、“用字”三个部分划分(见图6),涵盖了课程中的所有作业内容。参展人员共计九十余人,包括2019级视传1班、2班和2020级视传(专升本)1班。展览期间,吸引了不少本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师生前来参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也推动了师生经验的价值共享。在作品集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总结学习方式、规律,从中完成教学信息内化的过程,完善课程体系,激励学生将好的设计思考与习惯延续下去。教学成果的展示不仅能让学生对自身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学中的缺点,针对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是师生与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建构知识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教学方面,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获取途径,建构了一个开放式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在学习方面,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微博、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查看知识内容。除此以外,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发现字体、感受字体、收集字体的好习惯,并建立共享资源库,更好地延续教学内容。在评价方面,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应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种方式点评:1.自评——鼓励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改善部分学生害羞与不自信的表现;2.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互相学习;3.师评——以授课老师为方向引导性角色进行学生作业的点评;4.第三方评价——设计项目的甲方就实际需要对学生作品予以客观点评,有助于学生更快速地进入设计师的角色。

  结语

  教学必须时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以此建立起多视角、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模式。将交互式教学模式作为课程教学的依托,改变了原本传统单一的模式,以人人交互为基础,体验人机交互的过程,以人境交互作为课程延伸,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改革创新。字体设计课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以新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实现内外交互,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设计的创造性。

  《字体设计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来源:《设计》,作者:喻夏翡

文章标题:字体设计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515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