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加强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工作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和汉语写作水平的有效路径。然而,长久以来,受到教学方法、语言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汉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许多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以及缺乏逻辑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问题和汉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改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汉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鉴于此,深入分析目前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对提高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思维能力和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明确教学对象
针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与汉语水平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汉族学生的作文写作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而针对少数民族初中生开展的汉语作文写作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他们将所学的语法和词汇进行书面运用,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对比上述两个不同的教学对象,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作文写作更倾向于语言实践性。因而,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以及汉语写作特点进行,以此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明确教学目标
汉语作文写作是综合运用语法、词汇以及标点符号等要素的语言实践,汉语作文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和思维的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如何将相关联的词语进行组合搭配、如何将作文写通顺,还要提升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表达、概括以及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汉语作文写作对学生生活以及工作所带来的实用价值。
三、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汉语写作教学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尽管现阶段有很多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在阅读、口语以及听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目前针对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写作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滞后,研究成果极少,且研究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引起相关学者与双语教师的重视。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教学的整体认知,难以为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持续提升。
(二)教师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写作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水平息息相关。一方面,许多教师缺乏清晰的文体区分意识,对于汉语写作知识缺少深入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讲解哪些写作知识、解决哪些写作难点等缺少必要认知,严重阻碍了汉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许多汉语教师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汉语写作教学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汉语写作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阶段变化
使用汉语进行写作,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输出性环节之一,是由语言学习逐步向语言运用进行过渡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已掌握的语法和词汇进行组合使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思维转换以及母语干扰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初中生带来的影响。然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写作教学缺乏梯度性设计,忽视了初中三年学生心理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各个阶段的写作心理动机,这进一步造成汉语写作教学的低效。
四、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指导方法
(一)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由于少数民族多位于我国较为偏远的边疆地区,许多学生长期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狭小的地区,受到经济发展和传统思想较为落后的影响,有许多学生平时只能接触到课本,课外读书阅读量极少,这不利于少数民族初中生视野的进一步开拓。由此,缺乏足够的阅读量,自然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因而,汉语教师在引导少数民族初中生进行课堂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可从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入当前,受到教学条件、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教师水平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一系列优化路径,希冀为提升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教学效果提供帮助。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其充分感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
(二)创新汉语作文写作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进程持续推进的当下,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汉语作文写作教学内容,使汉语作文写作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汉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口头回答,使其能够将所学的语法和词汇串联起来,充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缩写与改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写作,逐渐改正时态混乱以及主谓不一致等写作错误,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汉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初中生把握作文中的中心主旨,合理运用关键词汇和重点句型,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因材施教
为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写作水平,教师要更加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能力。基于对学生基本信息的掌握,根据初中三年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表达和母语思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而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进行表达和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不断适应汉语思维模式,尽可能地去克服母语思维所带来的干扰。汉语教师应对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加强组词造句和作文写作方面的练习。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计划
针对初中三年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汉语水平,汉语教师要始终坚持“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计划。可以从记叙文体入手,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围绕身边的人与事进行写作。例如,初一学生在进入到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后,自然会对自己的汉语老师充满好奇心。针对于此,教师可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指导学生运用描写人物最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写作。通过描写人物的写作初级训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描写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相貌的写作方法。另外,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为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六大要素,使他们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确保整个事件的完整性。总体而言,汉语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制定阶段性的写作训练计划。
《初中生汉语作文写作指导方法》来源:《中国农村教育》,作者: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