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探究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07 14:06 热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指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教学工作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热爱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把“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讨,努力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教育,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国家、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因此,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能够达到教书育人同时进行。

  (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进行,做到扎实有效。语文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受到思想教育。我们都应该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坚持在教好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寓德育于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如教授《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文时,可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学习与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利用应用数学,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任何学科都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授《年、月、日》时,让学生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还可以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算算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小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会感恩,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父母节日或生日时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指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时,让学生深深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三角形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让我们学会灵活应变,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帮我们打磨棱角。這样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学科课外活动有机融合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如学校可以开展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自办手抄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结合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叶剑英元帅纪念同,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书育人同时进行

  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为潜能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四、教师言传身教,达到以德育人

  教师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样,可以说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要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优秀的品质、仪表、言谈举止及学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这些因素都将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大增,对受教育者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另外,教师的情感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对感化人的心灵有一种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会意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会牵动学生的思绪,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要让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融于教材,教师除了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3]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陈妮娜

  实施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探究相关推荐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种途径

文章标题:实施德育渗透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31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