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该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完善机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效的管理体系,独特的组织机构,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以“教学示范,实践卓越”为主要工作特色,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开设的创业基础全校必修课程,采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基础厚、口径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及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创业基础必修课采用讲授式、方案展示、翻转课堂、MOOC、案例教学、特邀讲座等多种混合广谱方式,从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启发训练入手,将教学转变为高度创造性的过程。据统计,目前美国已形成了覆盖学前到大学直至研究生阶段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从理论教学到创业实践几乎所有领域。截至2010年,美国已有17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至此,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较为完善。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前瞻性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多元丰富的课程结构、完备周全的课程实施机制等特点,那么,究竟如何缩小这些差距呢?东北大学结合理工科高校办学特色及优势,不断形成并完善分阶段、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创造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之中,进一步强化专创融合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1双创教育课程建设
哈佛商学院、MIT、宾州大学等著名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纷纷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美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目前已超过1000所,对比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起步较发展缓慢等问题。东北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开设《创造力开发》课程的高校,搭建了以创业基础全校必修课为核心、创新创业类选修课为支撑、企业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为提升的课程结构。混合广谱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做主角。
1.1讲授式
创业知识是创业素质的基础,良好的创业素质离不开宽阔深厚的知识。在该校的创业基础课上,教师们大多采用讲授法阐述概念、原理、规则性的基础知识,这种传递较大信息量的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于创业的相关规律性内容有了直接、清晰、富含逻辑性的了解。
1.2案例教学
教师们紧密结合当下实时热门与市场行情,选取切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对于案例从所授知识点角度切入分析、总结,包括创业认知、机会、过程、管理、风险等要素,以便加深学生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教师们一再鼓励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做有尊严、有担当、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的创业人才。
1.3方案展示
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教师们在授课时设计了方案展示的环节。在此环节,学生可以分享个人的读书笔记、商业画布、介绍团队的创业项目、创业计划等内容。
1.4翻转课堂
在创业基础课上,授课教师从课程伊始就鼓励学生分组,组建创业团队、运营创业“公司”,通过课程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基于问题导向的模拟的商业环境,从角色扮演中体会、学习创业各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多采用课前提出主题、课上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模式学习。此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分析的主题或为实际案例、或为自主创业项目。教师则负责主题设定、课堂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团队协作,归纳总结讲授的内涵和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分析指出学生们在原认知上的错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进而完善解决方案。
1.5MOOC+翻转+实训
为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最大化及丰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课程还引入了瘦课网教学云平台,筛选5位教师作为试点教师,建设校院两级网络学院,实施“翻转+MOOC+实训”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试点教师可利用教学云平台资源实现线上签到、学习、课程讨论、完成作业、线上测试,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云数据统计分析,以便教师更好把握课程进度与设计。该平台的整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导师,研发创业的教育服务体系并实现持续更新,保障产品的前沿性与专业性。通过数据统计,2018年5个试点班级共计599人进行在线学习,视频学习总时长达2456小时,讨论数累计为1245条,人均观看达4.1小时,笔记总数589条。在线下课堂上,教师也可结合云平台的视频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关注,辽宁日报、沈阳晚报、东大官微、NEU东创空间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报导。
1.6创造性地开发了“众创式协同教学模式”,并在《企业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企业创新创业管理》是一门由该校教师协同企业高管共同开设的课程,具体是指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多位教师共同参与授课,基于自己最擅长的知识领域协同进行课程开发、讲授和课程评估的全过程,并通过课堂或互联网平台(如慕课)将知识传播给知识需求方的双向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双创更丰富的内涵。该课程于2015年开始开设,年选修课人数超5000人,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精品名课之一,学校正逐步将其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课程。
1.7特邀讲座
为丰富《创业基础》课程内容,使讲授内容更多元化,强化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依据东北大学《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中邀请校外一定资历的企业管理者或创业者开展4学时的创业讲座,要求讲座内容与创业基础的授课内容具有关联度。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思想的形成与实现、创业经历分享、创业财务管理、心理学角度激发创造力、商业模式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科研创新与技术创业等多角度。系列讲座受到师生普遍欢迎,通过多元互动交流,开阔了视野,打破了思维疆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的关注,促进了其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理解。我们的创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正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课堂主角从教师向学生过渡,运用混合广谱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双创教育课程探索实践
2.1强化“三融合”理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从最根本、最核心、最持久的专业教育着手,将创新创业基因根植学生体内,挖掘学生潜力。该校的创业基础课采用启发与辐射模式,即对于学生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专业背景相结合,课程皆由专业教师讲授,进行跨学科教学,在授课内容上常常结合专业知识、行业案例,引导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积累专业素养,做高层次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此外,利用开放在线课程等,构建双创课程集群,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并以现有双创选修课为试点,创建互动型学习示范课,推动教师在专业日常教学中自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思想。通过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相互融合、渗透及推动,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深度融合实验实践教学,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讲坛、学术交流等活动,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完善学生双创工作网络化体系,开展双创年度人物、创业校长奖章、学生科学奖等评选工作,营造双创氛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创新实验班、创业先锋班,推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试点工程,促进双创实践活动与实验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与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融合,并为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优秀项目和学生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打造集聚教育、宣传、展示、实践、交流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大学文化环境体系,以文化引领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引入3P协同教育模式(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专业人士)。创业基础课鼓励企业高管、优秀创业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举行特色讲座,通过与专业导师的沟通交流,为课堂提供更多的增值元素,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行业的发展介绍,为师生提供更多角度的视野与思想。同时,创业基础课也号召学生创业要有社会担当的责任心、使命感,关心社会的发展,从解决社会痛点中寻找商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结合,实现“我与社会共扶持、共成长”的人生规划。经过多年实践,学校疏通了“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四位一体的创新链,通过交叉培养、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前孵化器建设和包含创新梦工厂、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空间的后孵化器配备的密切配合,孵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2.2持续完善精益求精的多元师资队伍建设
2016—2018年该校连续举办三届创新创业教学大赛,以赛促建,不断提升该校的创新创业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围绕创业基础课已进行了多次持续性、深入化的师资培训,培训教师将创新方法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倡导教师将所学所思融汇到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坚持自主培养与外部聘用相结合,聘请200余位国内外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在加强校内师资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建设校外双创导师库,校外导师库以企业精英为主体,使学生的创业实践更贴近市场环境。其中,在创业基础课的校外人员授课讲座中,充分挖掘优秀人才加入到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来。
2.3“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东北大学突破性地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创造意识与动机、科学素养、领域技能、实践能力是创造力的4个组成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且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四要素存在制约与促进关系,意识与动机是前提,科学素养是基础,实践能力是保障,专业技能是关键,如图1所示,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并成功实施了以“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遵照“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课程建议搭建以创业基础课为主体、创新类人文选修课为支撑、企业双创管理为提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提升创业意识提供了知识保障。其中创新类人文选修课程包含了批判性思维、数学建模与实验、综合电子技术实验、大学生智能车设计、工程技术创新方法、竞赛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大学生程序设计编程基础、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创造性思维与技能等课程。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多角度丰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进一步启发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2.4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教育也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创业基础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完全针对“人”的教育,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更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相互作用、和谐发展,关注的是人的未来发展的能力与素质需要,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实现。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是一个提倡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充分启发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具有创业者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教育过程以启发、点拨、组织、配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令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此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构建,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会自我提高的方法,以适应和创造未来的发展。
3解决的教学问题
该文在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总结归纳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实践性不强、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3.1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加大师资培训工作是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每年举办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大赛,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将创新创业思想、方法与课程相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意识;深度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及师资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培训结果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辽宁省其他高校及其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培训采用李克特五点量尺法从“课程内容满意度、讲师及授课满意度、培训服务支持满意度和再次参加课程培训的意愿”4个方面构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效果受到全体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3.2解决创新创业类课程实践性不强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加大师资培训工作是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每年举办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大赛,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将创新创业思想、方法与课程相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意识;深度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及师资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培训结果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辽宁省其他高校及其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培训采用李克特五点量尺法从“课程内容满意度、讲师及授课满意度、培训服务支持满意度和再次参加课程培训的意愿”4个方面构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效果受到全体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双创教育课程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学科的特点。该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双创教育课程中,强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沙漠掘金七巧板等教学教具,引入商业画布的课堂实践形式,邀请成功企业家走进课堂进行主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践性、丰富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课程学习。
3.3解决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国内某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多部门管理问题,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训、创业大赛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难以形成系统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进而影响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效果。该校创新创业工作由创新创业学院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凝练了工作方法,加大了双创工作推广力。
4结语
该文基于新工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混合广谱、专创融合、强化实践的双创课程体系培养理念,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对比起步较早的美国等国家的创业教育,我们在体系构建上仍需继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创造”理念的实施,为新工科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范式。
参考文献
[1]黄兆信.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49-5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15》的通知[Z].国发(2015)28号.
[3]张海生.“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J].湖北社会科学,2017(9):167-173.
[4]杰弗里•蒂蒙斯.战略与商业机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郭绒,黄鹏飞.立德树人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西部某高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83-84.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作者:张青敏 黄晓颖 吕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