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和实践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3-18 09:17 热度: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

  生活是政治课教学之源。政治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有吸引力的设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无效的设问不仅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还会导致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提升,也就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性问题开展教学的精彩案例,将“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和第二框进行合并教学。这节课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本课的重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分两步突破:第一步,先播放影片《建党伟业》的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学生“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通过影片对这个问题有了大致了解的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只有代表无产阶级、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才能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下面学生理解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做了铺垫。第二步,教师让学生列举“共产党执政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有了深刻体会的学生就能积极发言,师生互动融洽,也很自然地解决了“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难点。

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和实践

  二、设计针对性问题

  重难点是政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教材中知识点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设问,应该在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关键环节设计问题。重难点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思维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果教师在重难点能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将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教师在进行“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的讲解时,为突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指导意义”这个重点知识,设置了两组探究、两个问题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探究活动一:哲人说“手”———亚里士多德说“手”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那么:(1)“手”与人的整个身体是什么关系?两者有哪些区别?(2)假如你是医生,患者的残肢会危及生命,你是选择保住患者身体的完整还是采取截肢手术保住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什么?(3)离开身体的手还具备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的价值吗?缺少手的身体对我们生活有哪些不利的影响?探究活动二:棋逢敌手———弈棋的“手”(1)小组讨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否矛盾?(2)你能分别列举一些体现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名言警句或事例吗?(3)思考: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试举例说明。(4)思考:整体和部分地位一成不变吗?试举例说明。教师在进行重难点内容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激发、学科知识的教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学情境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重难点的突破方式应该是以精准知识为主线,以优质问题为动力,以思维对话为载体的模式。

  三、设计探究性问题

  学生能力培养是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教师要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始,问题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探究性,才能激发参与者思维的火花。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解决途径的探究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争议,甚至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组员在相互启发中开阔思维、收获认识,能引导学生超越教材表面化的知识,进行有个性的思考。比如,一位教师在评优课“国家的财政”设置了“‘钱袋子’———有何用?”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活动。中央财政部公布数据: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63亿元。每6位同学组成一个“智囊团”,为中央财政部出谋划策,今年的财政预算该如何落实?写下你们的方案,说出你们的理由。(确定你们团的中心发言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回答即可,有利于积极性调动,求知欲的激发,也为财政的支出、财政收支关系、财政的作用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需要提出探究性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关键点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未知,总结反思进行主动建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设计实践性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是政治课教学之魂,教师要通过设置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而设计实践性问题,就是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模拟体会社会实践的“真实过程”,把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教师对“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未来畅想篇:基于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察,2045年人类要面临的世界,将是一个“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三者相互交织的社会。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智能机器的发展,会对大多数依靠简单智商和经验去完成的行业带来巨大挑战。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请用今天课堂的感悟体会,分析预测今后的就业发展趋势,并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理想,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实践性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现实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议题式政治课的问题设计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成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石。学生在“描述与分类、预测与选择、解释与论证、辨析与评价”的思维实践中,收获的不再是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长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大成.精塑活动之“型”:提升活动品质的四个维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2).

  [2]陈明青.高阶思维培育下的单元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8).

  [3]沈世弘.用问撬动学生思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8).

  《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和实践》来源:《教育观察》,作者:赵芹 姚强

文章标题: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和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22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