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辨教学就是思维教学,认可和倡导思维在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分而辨之,思辨教学比思维教学要求更高,追求细致严密的分析、推导、归纳、概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辨教学,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追求。
关键词:思辨教学;思维教学;思辨机理
一、语文教学的思辨机理
语文教学外显的是语言文字,内隐的是思维思辨。比如,以一首小诗为例: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首先,“歌”是什么意思?“唱歌”“歌颂”或是“吟咏”?从题目来看,应该排除“歌颂”,而分析整首诗篇,可以发现,其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即“歌咏”的意思。由此可见,对标题中一个字词的解释,不但要考虑到该词本身的意思,还应该结合整首诗来进行考量,即其是否与上下文协调,是否与全诗的意义匹配,其中的思辨力度不小。
其次,来看“半轮秋”,“半轮”,半圆,指上弦月。古人将月圆看作团圆,那么作者抬头只看见了“半轮秋”,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另外,诗中的“影”字,指的是月影。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上,随着江水流动,月影也不断行进。这个“影”字,不但写出了月映清江之美,还点明了作者深秋月夜行船之事。且“峨眉山” “平羌”“清溪” “三峡” “渝州”等词语,点明了作者的行进路线,如此,也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通过对诗歌中出现的几组字词的解释,经过一番思辨,字词的解释、字词的表现力和诗歌的意境层见叠出。这是思辨教学存在的根基和价值所在
。二、思辨教学的现实需求
(一)语句的多样评价语文教学,学生最常接触的就是阅读文本。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出现的语句等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便要求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进行辨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谈论这个话题。
比如,若是在生活中遭遇病痛,不应该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赶走病魔,重新成为健康的人;若是学习成绩下滑,则要分析原因,并深刻反省自己,争取这次的错误下次不再犯等。如此,学生的思辨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章中出现的语句,引导学生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如此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善于留白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满堂灌的形式,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善于留白,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想象余地,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比如,教学《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在文章的结尾处,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话题:“你心中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自然会反复阅读文章,思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升。留白,即给学生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给学生留白,使得学生在课下时间内,也会思考课堂所学知识,并充分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这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语文思辨教学的常见方式
(一)解读教科书时应该重构教学文本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着落点应该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以形成自身的情感共鸣。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善于重新解读文本,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教材文本书籍的情感需求和深刻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教学情境中,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比如,学习《变色龙》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便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首先,给学生播放变色龙在不同的场景中,所展示出的不同色彩,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变色龙这一生物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给学生科普了关于变色龙为何变色的知识……如此,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情景,学生在此情境中,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这样长久下来,学生会对学习语文知识有非常大的兴趣,这对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入思辨教学极有帮助。
(二)教师可以创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证明,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极有帮助,包括教师借助语文课堂所传授的思辨精神。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创设自由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及问题为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学生只是单纯听课;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或者解答得不深刻,这对于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非常不利,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以及探究欲。只有这样,才能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之情。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可能会对语文知识产生新奇感,进而会在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自然会对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思辨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进而接受与内化,如此,便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结 语
思辨是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要的能力以及精神之一,小学语文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的重责,那么教师便应该作为先锋,首先解读文本中的思辨之义,并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亚芳.思辨之旅,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3,(17):23.
《思辨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来源:《教学研究》,作者:祖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