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样的表述,在语文教师的口语和教学课件中常常出现。每每听到或者看到这句话,笔者总觉如领在喉。鲜活的字词,怎么就成了让人生厌的“障碍”了呢?以“扫清障碍”的态度来对待鲜活的字词,实在是不公平。
教师忽视字词教学、字词教学不得法的现象很是普遍;学生字词会认不会写、会写不会用的现象亦越来越严重,字词教学的单调化、平面化、应付化带来的不良后果越来越凸显。让字词教学活泼起来、立体起来,让学生因爱上字词而爱上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更是语文教师的天职。
一、渗透汉字知识,激发学习兴味
字词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地抄写默写,学生会把它当作一个死任务去应付;如果多一点趣味学生就乐意学习并很容易掌握。
笔者在每节语文课前设置了一个积累活动:值日学生提前在《说文解字》中查找自己名字中的任意一个字,将字典中的解说抄在黑板上。上课时,全体同学齐读并抄写在积累本上,笔者做一些解说,有时结合文言文的语句或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讲解。把字词学习与学生自己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便觉得字词可爱亲切了很多。
二、加强认读辨识,有助精准掌握
教学字词,加强认读和辨识非常重要。尤其是新字词,第一次就要准确掌握,否则就很容易产生错别字。语文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汉字专业知识,利用汉字的特点帮助学生准确认读与辨识,并正确运用。
如三点水与两点水偏旁的字,可以从字源的角度来掌握。三点水旁的字,多与水、水系有关,在《说文解字》中属于“水”部。两点水旁的字,与“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在《说文解字》中属于“欠”部,如冰、凉、冻、清、凛、冽、凌、冷、凄、湖、冬等,它们的共同义符是“A”,即寒冷的意思。知道两点水与三点水意义上的区别后,就很容易区分出这些形似字了:冷一冷,清一清,沧-沧,课-溧。前者都与寒凉有关,后者都与水有关。
《小石潭记》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的“清冽”写出了水既清澈又清凉的特点。“见小潭"就觉水“清冽”,一方面是因为“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小潭周边环境阴凉,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作者当时心境凄凉。用“清冽”,将物象与心境完全融合,达到了推一字而知人之情的效果。如果用“清洌",就只能客观呈现潭水特别清澈透明而已,无法表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寂寥苦痛的心境。“测,水清也。从水,列声。"《醉翁亭记》中"泉香而酒测”的“冽”,就是用来形容泉与酒的清澈。三点水旁与两点水旁的区别,一旦解释清楚,学生从字源的角度掌握了,就不容易错了。
三、利用字词教学,促进文本理解
字词不应该是“障碍”,字词教学也不应独立于文本教学之外。利用字词教学促进文木理解,可以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
曾听过一节《敬畏自然》,教师对字词教学的处理非常独特,令人回味不尽。
该教师在“读文解词”教学环节中呈现了三组词语:第一组是生词,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了解词义;后两组是常见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解释,意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最具匠心的是
“深度理解"环节:文中提到的“自然、宇宙、人、敬畏、征服、生命、智慧”等词语的内在关联是什么?能否根据作者的思路列出一个简明的示意图?
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以及作者的立场才能完成这个示意图。课堂现场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文章的教学难点,却创造了这一堂课的教学高潮。
四、细致梳理词语,推进读写结合
字词教学不仅可用于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作为媒介,促进读写结合的实现。
请看下面这个课例片段:用一组词写一写-每位同学自选下面的任一组词,介绍“屏”某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纽:诗意情境 向往微妙
第二组:擅长 功能 美感称道
第三组:帷幕装饰 书斋休憩
第四组:造型 轻巧 绘画得体
这是余映潮老师执教《说“屏”》的片段。选用其中的一组词既要理解文本内容,又要使用它们写出一段话,介绍“屏”某个方面的特点。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文中的精美词语对学生进行了文意理解和读写训练。
实施立体化字词教学要求教师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对字词有较高的敏感度。字词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挑选若干字词教教而已,而是先要做好宇词梳理,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有提取、组合、分类、发现、命名等若干步骤,有时还需要进行综述。这样就有了多角度发现字词丰富价值的可能,也才有充分利用字词价值去生成教学创意的可能。立体地教学字词,利用字词这个渠道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深处,体验和发现语文学习更多的精彩与美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去做的。
立体化字词教学的策略相关推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