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堂非预期行为并非“定时炸弹”,只要教师能够理性应对、灵活把握,非预期行为将会成为课堂上的“神来之笔”,能够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通过对英语课堂上的非预期行为进行分析,认为非预期回答行为是英语课堂中最常见也最有价值的资源,处理得当能促进教学有效互动,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让英语课堂熠熠生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欢迎、聆听、区分、鼓励和引导等应对英语课堂非预期行为的理性建议。
关键词 英语非预期行为聆听区分鼓励
一、揭开英语课堂非预期行为的“面纱”
1课堂非预期行为泛泛论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长期观察发现,课堂非预期行为中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有不回答教师提问、非预期回答、观点另类、做小动作(包括玩手机、看课外杂志、吃零食、与同伴窃窃私语、传小纸条等)、睡觉、迟到和上厕所等"。以下对这些颇具代表性的行为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1)不回答教师提问。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跟上教师教学节奏,导致教师提问时学生根本不知所云,所以难以回答。后一种情况是学生英语基础差,虽然仔细听讲但是没有听懂,不会作答。两种情况表现虽形同但本质却大不同。
(2)非预期回答。在英语课堂上,当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知半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非预期回。例如当老师提问学生"What's your poinion?"学生由于没能理解教师意图,会做出诸如"Yes,I know."或是"Tat'all right.等非预期回答。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与教师所期待的有差距,反映出学生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与教师所预期不符。
(3)观点另类。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另类观点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本身善于思考,对课文内容或某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种则是
“别有用心”,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吸引其他同学关注,故意刁难老师,提出逗笑观点,扰乱课堂秩序。
2.课堂非预期行为针对论
以上对几种常见的课堂非预期行为进行了阐述,在这些行为中,非期待回答最具典型性,也最具研究价值。
(1)课堂非预期回答行为的内涵。英语课堂上,教师在提问前就已经对问题预先设定好了“标准答案”,并且内心划定了学生答案的接受范围。教师期待学生的答案符合“标准”或在“标准"范围内,当学生的答案跟预想的或是所期待的不一致时,我们称之为"课堂非预期回答"。它对于揭示英语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收知识的不对等现象、对于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有重要意义。
(2)课堂非预期回答行为的本质及特征。第一,不可回避性。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属于两种思维模式的输出,属于两个主体的对话。而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存在身份、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等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非预期回答行为的不可避免性。如果英语课堂不存在非预期回答行为,那么这样的英语课堂一定是虚假的,非常态的。据此我们可以将课堂非预期回答行为出现的频率作为衡量课堂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越是开放性的课堂,出现非预期回答行为的可能性越大,频率也越高。与其他行为不同,产生非预期回答的主体和时间都是不可控的,非预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可预见的。因此,非预期回答是课堂中不可预见又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第二,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有独立思想的学生个体,不同个体自身独特的经验和个性决定了非预期回答的独特性。在同样的场景下,不同的学生个体会有不同非预期回答行为。
二、理性应对英语课堂非预期行为的意义
1能够让英语课堂因意外惊喜而熠熠生辉非预期行为和预期行为都属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非预期行为虽然存在一定风险性,可能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构成威胁,但非预期行为又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如果能够合理应对,极有可能达到动态生成的理想效果,从而让英语中课堂熠烟生辉。因为传统课堂中教师按部就班拘泥于标准行为的做法,会束缚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交锋和碰撞。而非预期行为可以给教师提供动态资源,这是教师无法提前预知的,这样的动态资源利用得好,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会让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2能够让英语课堂的教学互动更行之有效缺乏非预期行为的课堂多是围绕教师教案活动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都有明显的预设痕迹,这样的互动较为低效。而如果英语教师能够理性应对学生的非预期行为,正确认识非预期行为所蕴含的学生思想的独特性,就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甚至还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潜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就会更具针对性,效果也更显著。同时,相较于预期行为教师和学生互动频率低的局面,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围绕同一个问题,双方进行观点的多次交锋,不但课堂气氛会变得浓烈有趣,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调动。这样的互动才是英语课堂真正需要且应该提倡的。
三、理性应对英语课堂非预期行为的策略
1.敞开怀抱欢迎
对学生来说,英语相较于汉语学习难度更大,学习中要克服的障碍更多,他们在课堂上出现非预期回答行为的几率也较高。但这恰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有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非预期回答行为时表现得极为反感,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非预期回答行为时采用“回避”的做法,不做评价。无论是拒绝还是回避都是在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的垄断者,而应该是课堂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敞开怀抱欢迎学生做出不一样的回答,要用宽容的态度呵护学生求知欲,保护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在英语课堂上“开口言"。如在非谓语动词时态学习时,教师为了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如下问题"Other types of waste flowin toour water,_Chir ier an se lfe当学生回答
"killed"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否定,也不应该即刻换人回答,而应该微笑询问是否还有不一样的答案,并欢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解答。教师在面对学生非预期回答行为时的这种态度,有利于培养善于思考和提出质疑的创新性人才。
2.认真聆听理解
在课堂中,当有非预期行为发生的时候,教师不仅应表现出欢迎“百家思想”的态度,还应该认真聆听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想法和见解。在教学活动中,倾听和讲授是同等重要的。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非预期提问或是回答,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倾听,尤其是倾听非预期的发言,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学习的水平,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走得更近。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聆听完学生的非预期回答之后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发现了真实原因,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上的偏差,找到正确区分时态的方法。这样的认真聆听和理解才能真正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将非预期回答行为中的错误资源变成动态生成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有技巧的,这种技巧并不是要预见课堂所有细节,而是要能根据课堂的变动及时作出巧妙的反应"。课堂非预期行为的出现就是在考验教师的反应能力,好的英语教师不是要有多高超的先见之明,而是要有随机应对各种突发课堂事件的能力。要把握教育契机,将非预期行为巧妙地融合到预设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意外中探寻真理,让非预期行为点亮课堂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姜涛,非预期性生成呼唤教师的智慧学学-《春》的课堂观察所引发的思考0.中学语文,2014(4).
[2]叶梅,孙贞鳍,由课堂“异类-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3).
《英语课堂非预期行为的理性应对》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薛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