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历史时,历史地图能够更加精练、直观地再现历史的各个侧面,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充分应用历史地图,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地图,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历史知识。但初中历史教材囊括的内容很多,涉及的方面很广,文字叙述较为枯燥,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学生也很难掌握,这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地图是一种直观性、艺术性很强的教学工具,其图像直观、色彩分明、注释清晰,能够准确表达出历史内容,可以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对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历史地图中,不管是山川岛屿还是平原大漠,抑或江河湖海等,都可以用各种符号和图样表现出来,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如在“收复新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地图,并用醒目的红色对新疆区域进行标记,让学生在地图上快速找到该区域,对阿古柏和俄国先后侵占的地区也用不同颜色予以标记。通过地图的引导,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轻松地看懂图示,充满兴趣地听老师讲解,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二、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地图能够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其中,既包含时间、地点、区域等基本历史要素,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单一历史地图往往呈现的是历史现象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而多幅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经常对其进行分析,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设置问题,其中包括: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过程,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及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向学生展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路线,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再讲述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对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历史地图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探索西汉历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地图,讲清教学重难点
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展现出来的。由于文字不能够直接反映纷繁复杂的形象,因此,即使教材叙述得再清楚明白也不能转化为地域空间的形象。而历史地图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解,起到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是历史教材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地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如在讲到“甲午战争”时,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明确这一战争中日军的攻击方向,了解日本的侵略野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地图,让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形势,能够揭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四、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地图是揭示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直观教具。教师利用历史地图,从多个不同的切入角度对人类各个时期的活动加以直观介绍,展现历史发展的不同层面,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讲述“郑和下西洋”时,可以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新航路的开辟》两幅图作比较,使学生知道:郑和、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航行,虽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要比另外两人早半个多世纪,航海次数也比他们多,船队的规模也比他们大。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能激起学生向英雄先辈学习的动力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学习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历史,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地图,了解这些地区的历史知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来源:《甘肃教育》,作者: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