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7-07-06 15:27 热度:

   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起着关键影响作用,本文就主要研究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北京教育

  《北京教育》教育杂志投稿,创刊于2001年,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的是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人才。学校教育应主动承担培养的责任,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我校从校园文化氛围、课堂教学氛围和心理健康氛围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位、基石、灵魂,具有统领、规范、激励、熔炼作用,能更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成长。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应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应根据发展的历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应以荣誉和优秀为引领,设立荣誉展示厅,培植正能量,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学习伟人、名人、优秀人物,组织观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节目,学习全国教师道德模范事迹和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等,组织全体教师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开展师风师德教育月活动,践行“忠诚履职爱生乐教”主题;开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师德建设主题活动;组织学习《不要抱怨》《你在为谁改变》等职业道德教育专著;组织教师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表彰先进,鼓励进步,评选星级班级,对行为规范、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班风班貌、学习质量进行评比,进一步增强班级文化建设力度,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素养,形成良好风貌,促进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快乐成长;评选“校园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品德之星、爱心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搭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

  同时,应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营造育人氛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布局应讲究科学,规划要体现人本,一切为了师生更好学习、生活。在景点建设上应体现育人功能,务求典雅美丽、搭配合理、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在绿化、美化、亮化上应展示自然和谐氛围;建筑力求雄伟壮观或各具特色,命名力求蕴含哲理,或纪念、或激励,讲究和谐,促进成长;景观广场构建。力求特色鲜明、寓意深远;《守则》《规范》布置上墙,设立班级科普角、板报、专栏;运用LED、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学生作品展馆,展示学生优秀作业、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建设图书馆、阅览室,创办校刊、社团,让学生内化到心里,外化到行动;在学校主要部位悬附名人字画、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建设学校广播台、电视演播厅等,及时宣传先进文化,播放时事新闻、好人好事。这样,物质文化建设和谐、有品位,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形成高效情绪,生成快乐心境。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为此,学校应加大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凝聚师生力量,引领师生行为,激发向上精神。让校园真正成为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称颂的“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学生就会视校园为家园,并成为校园的主人,人文素养就会得到自觉的提升,最终实现师生的自我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中心环节

  首先,要求教师爱心洒满每个学生的心扉。“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根植于爱的土壤,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实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的人生价值。爱学生,就必须以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以宽阔的人文视野,以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奏响和谐的乐章。爱学生,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时察知学生愿望要求,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形成生动、活泼发展的氛围。教师的爱心像和风细雨,有力地滋润着学生这棵幼苗。

  其次,要求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师生平等关系。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生命个体是独立、发展、能动的,是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主体。因此,课堂应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唤醒学生人性的复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没有紧张戒备的心理,让学生倍感安全舒畅愉快。这样,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学生思维越活跃,思维发展得就越快。否则教师摆出权威的架势,“唯我独尊”“居高临下”,“处处是老师说了算”,甚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只能造成师生间关系隔阂,学生情绪压抑、焦虑,心灵的窗户紧闭,思维的火花就会熄灭。可见,构建宽松、和谐的平等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

  同时,要求积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的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真正实现教学双方或多向交流,产生教学共振,促使学生参与,人人相互促进,以达到激发创新潜能的目的,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

  最后,要求建立一种开放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环境。现行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直线排列,无益于创造一种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不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高高在上的讲台是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圣坛,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和深度交往的可能性,而一排排低矮的学生座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封闭性极强的“私有化小空间”,从空间上限制了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由此可见,教室设计首先可打破传统的四个小组单调划一的排列方式,设计成扇形或六角形等,让师生交流更顺畅、更多向,加深合作探索力度;可改变教室中课桌椅的摆法,如“环形”“马蹄形”等新摆法,并不断调整变化,旨在创造一种合作的范围和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心向;可根据需要分层,有机组合学生的座位,开展小组讨论,或茶话式,或沙龙式。

  三、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活着的人都有心理活动,只要有心理活动,就难免有心理疾病。尤其在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家庭不当的家教等因素的影响、干扰下,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焦虑、恐惧,或任性、孤僻,或悲观、抑郁……。传统学校管理忽视对学生这些障碍的及时疏导、消除,势必造成沉重的思想包袱,影响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大纲规定和学校安排的卫生健康课,让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还可通过活动课程这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同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往,培养谦虚、开朗、合作、进取的品质,不断陶冶其健康的情操,引导其身心进入高尚、宽阔的境界,从而提升人文素养。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咨询,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定期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和趋势,通常可采用交友、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理上自控、情感上自悦,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文章标题: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360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