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8-18 11:11 热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各种历史知识和能力都是空白的,但是,它又是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历史思维习惯的养成。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里有丰富的插图及历史地图册,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注重比较分析能力、阅读和应用地图、读图能力、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国家级教育期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教学类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伸张学术正气,高扬双百精神,会通中外古今,团结学界挚友,为推进史学革新,繁荣史学事业服务;为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服务;为普及群众性历史教育,增强全民历史意识服务;为继承、光大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力求办出特色,提高品位,更富学术性、知识性、思辩性、先导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1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能力即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从而进行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和结果,以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为例,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两座城市的地位如何?引导学生从经济和政治考虑。

  两座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东京城和长安城相比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不同?有什么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一问:都是当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第二问:长安城城市规划严整,布局整齐划一,市容壮观,功能完备。市是商店和作坊集中的地方,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坊是封闭式的住宅区;东京城是人口百万的城市,其繁华程度超过了唐代长安。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东京城已经没有的市和坊的区分,街道排列也没有长安的错落有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看书归纳东京的特点:突破了以往的封闭格式,市和坊不再截然分离隔绝,商店的营业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夜禁”制度被取消。从课本中的知识“商家沿街设铺,既有闹市,又有许多分数的商业点,商店的营业时间大大延长”可以归纳出商业活跃,又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发展的结论,所以东京变化的原因就是经济迅速发展和活跃的商业。而这个结论又可以引申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题。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必然引起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下面的内容衣食住行(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精神文明)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也就比较简单了。

  2 培养学生阅读和应用地图、读图能力

  这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两幅地图,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先观察这两幅地图,不限制内容,学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在把学生所牟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提出几个问题:

  从左边(右边)图中,你找出几个主要政权?

  这些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实施什么政策,最后以表格形式归纳。)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果怎样?

  这两幅地图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什么?产生的原因的是什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又将产生怎样影响?最后是如何结束这种局面的?

  通过这几个问题,既可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同时又可以使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如通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而通过把两图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宋、金对峙形势图》可能发现两图的不同:辽已经为金所代替,而且疆域也已经往南移而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边界是以大散关和淮水为界。这时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这种对峙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因而又引导学生看书,又引出岳飞抗金的事件以及双方签订《绍兴和议》的历史事件。而且通过评价《绍兴和议》实际上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又为第八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通过图的直观反映和问题的层层设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增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教材图相结合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引导学生读图,从地图中或插图去获取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地图除了可以用来教学,而且通过引导学生读图,从地图中或插图中去获取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地图除了可以用来教学,实际也可以教会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复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两幅图而设置的第四问,是为后面章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于每件事或每个人,人们都习惯于用对或错、好与不好简单加以评判,事实上我们也都知道,对于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绝大部分带有很多的个人主观意识成分,这也许就是对于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吧,绝大部分带有很多的个人主观意识成分,这也许就是对于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吧。因此,可以利用历史教学指向学生如何正确去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即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对谁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历史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如:“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等坚持抗元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回答此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分析了。首先,元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元明清三朝长期提的基础。其次,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虐杀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而且文天祥作为正直的南宋大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应当充分肯定。”(引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教师用书》),通过这种分析,学生就很清楚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学习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是上课或者是平常复习时间都要做到左图右书,因为图可以作为书的辅助教材,从图中可以获得教材中所没有的素材,是对课本的必要补充。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目录,构建建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历史学习尤为重要,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远不止这些,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在平常的教学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给学生一把学习历史的钥匙,这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

文章标题: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329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