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7-09 14:20 热度: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今天,英语新课程全新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教育的机遇、激发智慧的舞台,为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英语新世纪

  《英语新世纪》译林出版社利用强大的英语教材优势及丰富的国外英语读物资源,于2005年9月倾情推出全新的《英语新世纪》初一版、高一版。新版《英语新世纪》集教材同步学习与课外知识拓展为一体,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关注世界,开拓视野。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英语教学如果不能回归“人本”,就无法使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英语教师如果舍弃了“人文关怀”,也就舍弃了语言教学的精髓和本质。

  一、确立人文性的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们首先必须确立人文性的教学理念。

  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个性差异,另一方面我们要包容不同的观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多元化、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他们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不同观点或看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教学“What is happiness to you?”时,我从教材中挖掘出了对学生的人文态度进行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即如何看待幸福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有很多感受,而他们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一种师生共享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我搭建了Discussion和Debate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思想上的调整,我只是适时对一个基本的思想观点加以引导:要善待父母、亲人,要懂得真正幸福的含义。同时我还讲了桑兰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到:人要考虑事情的积极面,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育学生应做到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教育理念正荡涤着新一轮的课程实施者,而新课程理念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正是这种理念的一大飞跃。我们惊喜地发现,新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如时装、节日、运动、音乐、购物等,很对学生的胃口。这就为课程实施者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面向学生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现实生活。

  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会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是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可以起到内驱和强化的作用,“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充分挖掘语言材料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选择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此外,在与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沟通的同时,可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如学习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时,同学们围绕making friends这一话题实话实说,谈兴趣,谈爱好,谈性格,甚至谈学习成绩。

  我适时并非常中肯地提出了某些学生交友不慎而害人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围绕How to make friends即怎样理智地交友的话题,我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教育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对教材的自我解读中反馈人生,这正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三、设计人文性的教学任务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个性鲜明、思想丰富的学生。要教好他们,首先必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个性、思想。因而教学任务的设计应注重人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要突出任务的真实性,真实的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关,他们能感到该任务离自己很近,从而能做、愿做、乐做;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四、营造人文性的教学环境

  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像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的确,没有民主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合作学习的模式,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作为新课程的施教者,我们应努力地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营造气氛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p#分页标题#e#

  一节优秀的英语课,贵在能否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教学环境,能否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否使学生实现自我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5》第二单元The environment的授课过程中,可通过机智巧妙的设疑、点拨和大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此外,这一课蕴含了许多感元素和人文信息,承载着许多可以发掘和辐射的德育素材,我使用多媒体技术剪接了电影中的一组镜头,用一种不事渲染、潜移默化、自我启悟的视觉手法来铺展了“我爱我家”的亲情主题。

  五、开展人文性的教学活动

  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视为乐园;同样的教学内容,一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换了一位老师,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这道理大家都明白:教者对教材处理方式的不同以及课堂内所采用的活动形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体验来获得,因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我们教者在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都应关注学生积极平等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自我体现,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开展人文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六、建立人文性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学生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发展性评价正是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 “因材施教”的评价体系,真正实施教学的个性化。同时,课堂内外的即时性评价应更具鼓舞性,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肯定学生的点滴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失误,对不足不要苛求,对夸奖不要吝啬。

  总之,语言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我们从中更应感受到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具魅力的人本精神,我很幸运地率先走进了新课程,用牛津版教材进行着首轮新课程的实践,感触良多。新课程使我多了一份宽容和民主,也使我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我用自己的真情拨动着学生心灵,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苗,使之肯学乐学,以臻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文章标题:英语教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3221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