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学刊物投稿在探究和体验中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4-23 14:41 热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本文是一篇甘肃省教学刊物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在探究和体验中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合作探究和自主体验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加以阐述,让学生真正感受生物课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

  【关键词】实验探究,自主体验,魅力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但就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来说,大多数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实验不如讲试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搞纸上谈兵,以讲代做,或随意割舍,图简便走捷径的做法经常存在。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们更多地将实验放在大屏幕上。殊不知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实验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如果缺少生物实验过程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以为科学的探究和切实的体验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课魅力的最好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探究和创造性是个性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各种探究活动可促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协调发展。案例一:在一次公开课时,正好上到 “光合作用”一节。在课的开始,我端上了事先切成小块的西瓜让学生品尝,沉闷的课堂一下异常活跃。学生品尝完后,我让学生谈所品尝西瓜的优点。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说瓜很甜,有的说瓜起沙,有的说颜色粉红,有的说瓜皮很薄……趁着学生的热情,我又叫了几名从天水等东部地区移民过来的学生谈谈他们老家吃西瓜的感受,都说没有我们瓜州的瓜好吃。趁势我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瓜州的瓜更甜?为什么我们这儿被叫做“瓜州”?学生听后兴趣大增,议论纷纷。于是我及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许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由于我们这儿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植物能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糖分;到了晚间温度比较低,时间也短,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糖分的消耗,使更多的糖分积累下来;再加上我们这儿干旱少雨,积累的糖分不易流失,所以我们的西瓜才又大又甜,家乡才有了“瓜州”的美誉。学生还举出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本地其他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闻名中外的白兰瓜,李广杏,枸杞,棉花等。这样经过体验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灵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自主体验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2)提供自主体验的材料。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要做到这点,对于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3)提供自主体验的场所。在初中生物的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是需要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去体验的。而大多数老师因为安全,或嫌麻烦等因素,往往通过多媒体或简单的讲解而草草了事。如“蚯蚓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觅食行为”,“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等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实地的去观察,去探究,去体验,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于生活实践中,也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之处。

  三、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生成”的快乐

甘肃省教学刊物投稿

  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少,使学生体会不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感受不到探究和体验的真正快乐。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我们的教学“预设”中要留给“生成”足够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案例二: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玻片标本一节课中,学生一上课就很兴奋,没有等我讲完按照教学预设布置的制作玻片标本的工作去观察,就马上开始使用桌上的显微镜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有拿整个课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拿自己的手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三五成群扎堆在那里观察的……我当时想是马上用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上好这节课,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这个观察的技能呢?经过一番思考,我选择了后者。很快,学生的反馈意见出来了:“老师,为什么课本放进去观察,啥都没有,黑糊糊的?”“嗯,观察我的手,结果也是一样,老师,为什么呀?”接下来,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复习了上一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经过复习和讨论,有些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是光线的问题!”最后,即便我没有讲为什么植物标本要做成薄而透明的,但学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印象比原来教学预案设计得还要深。课堂是开放的,是生机盎然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凝神的沉思、叽叽喳喳的讨论、激烈的争辩……其间折射出了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让师生共享了教育的幸福。学生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一切的自然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所以试验时,一定要尊重事实,依靠证据,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服从真理的科学态度,务求正确,准确,科学。这些优秀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强化。案例三: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事业中,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步骤仔细的去完成,尤其是在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时,提示学生要注意撕取的大小,薄厚,无论反复多少次,直到合格为止,在制片时要求学生缓缓地放下盖玻片,做到无气泡。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所看到的细胞的形态,大小能区分开每一个细胞,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神圣,感受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教学刊物推荐《基础教育》系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刊物。前身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教育》杂志。

文章标题:甘肃省教学刊物投稿在探究和体验中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310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