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创业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来激发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教育过程。中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特别在理论研究层面,各类高校已有不少建树。
摘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际,并且缺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分析中国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构建一个由创业理论教学体系与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并重,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协同创新的创业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教育学论文,创业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
引言
在理论教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创业教育的另一项重要支撑实践教学却因各种原因发展滞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时候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理想构图,很多高校创业教育就止步于理论教学上,这与创业教育对实践活动有很强依赖的特质十分不符,进而未能达到使大多数受教学生创业精神形成与创业技能提高的预期目标。
一、当前中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创业教育收效甚微
创业教育这几年提得很响,但在最终的实施阶段,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只是一个响应热点的辅助教学。有些高校虽然开设创业教育,但也是简单的理论教学,由负责思政教育的“两课”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这些思政老师对创业不甚了解,自己更没有实践经验,造成了理论教学上不能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而实践教学则更成为了一纸空谈。
正因很多高校缺乏实践教学,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低下。即使开展了实践教学,主要也是局限在一些创业类竞赛要求的活动,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对于真实的创业实践却缺乏热情。绝大部分高校很难在创业竞赛与成果市场转化上找到结合点,致使这些实践教学并不能对学生创业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关键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缺乏专业差异性
在一些创业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高校,创业教育主要由经管类二级学院、校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独立的创业学院来实施。由于师资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大部分学校是把创业课程开设成为千篇一律公式化的创业通识教育。虽然课程设置有专业的区别,但主要区别就是课程学时量的多少,尽管这能解决不同专业学生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但却不能解决不同专业学生在创业方向选择上的偏好。也因为创业教育简单化地对待所有受众,导致该课逐渐演变为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进而讨厌甚至妖魔化创业活动。
(三)缺乏相应配套支持机制,相关主体融入度低
在高校内部存在上述缺憾的同时,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力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配合及支持也不到位。其一,政府虽然在意识形态上给了创业教育较多的正面肯定,但落实到有效的具体措施上,能真正进入校园的却不多。其二,企业是一个逐利群体,而高校的非营利性势必会同企业的商业利益产生一定的矛盾,“校企合作”近几年喊得很响,但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交集却一直不好寻找。创业教育虽依托市场在不断尝试构建一个盈利模式,但学校教育的相对稳定性势必同市场有效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不合拍。其三,由于中国社会传统上对带有冒险性的创业是持怀疑态度的,稳定性才是家长对孩子事业发展考量的重要指标,这使得学生家庭教育对创业的支持普遍偏低。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提升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
1.融合与贯通,将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中
从中国高校的现阶段创业相关课程体系来看,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并不理想。在一些还未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这些基础课程,在课程里面加入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及创业精神的鼓舞。而在一些已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应开始探索开设系列创业课程,结合学生所学相关专业开设创业课程,如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管理咨询创业”等课程,针对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开设“工程科技创业”等课程,针对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农业科技创业”等课程,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去。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信心
在理论教学上,高校应以案例教学为着重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更贴近学生身边的创业典范,尝试引入“翻转课堂”这类具有“教学做合一”的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始对创业充满憧憬。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目前高校中传授的部分理论知识已滞后于社会发展实际,这点在以创新为己任的创业教学中尤为明显。为此,高校可以经常举办创业类专题讲座或论坛等能体现社会实况的教学活动,邀请社会上有创业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让学生对目前的创业现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过专业人士的现身讲解,既能减少同学们在今后创业道路上走不必要的弯路,更能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
3.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项很考验人意志的活动,它要求参与者有很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也十分重要。让创业者调整好心态,既能认识创业的风险,有很好的受挫能力,也要能把握机会,乐观地预见它的成长性。创业精神的精髓在于任何时候都能使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挑战和问题。通过心理教育的强化,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业精神,使其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积极应对新状况的挑战。
(二)构建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
1.以赛促学,深化理论知识学习高校可以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创业技能比赛、创新成果展示以及参与诸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国内各种创业创新竞赛。通过积极参与这类竞赛,可促使学生对创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赛形式把创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比赛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通过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创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养和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和技能。
2.基地与机制并重,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保障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建立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作为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利用基地接近真实市场的特性,促使学生习得开拓市场及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也可凭借基地与市场对接的优势,把有实际市场需求的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成果转化为真实的产品或服务,起到项目孵化的良好效果。
除了实践平台的硬件设施外,良好的机制保障也很必要,高校应出台以降低成本和准入门槛为核心的各类帮扶政策来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可以通过财政和社会两个渠道为学生争取创业资金或投资基金,解决学生创业中资金来源匮乏的困难。可以免费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智力保障以及创业导师的跟踪指导,尽量降低创业的风险,提升创业的成功几率。还可以学生课外活动管理为抓手,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项目学分管理来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创业活动。
(三)尊重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别培养
由于个体和环境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从事创业活动,因此,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上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差别培养。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创业教育本身的不成熟,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无差异培养模式,基本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展开差别培养。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笔试加面试的选拔方式,发掘出具有创业意向以及创业潜质的学生,并根据他们专业的差异进行差别化培养,鼓励他们把创业构思付诸实践,实现真正创业。
商科类与工科类学生由于专业的差异,在创业教育的培养上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商科类可以加强学生管理、营销、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今后的创业方向可以聚焦在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或者商业模式创新上。而工科类则可以加强学生技术运用和创新方面的培养,今后的创业方向可集中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运用上。更理想的则是商科、工科学生团队式复合型培养,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符合竞争社会对创业人才需求。
(四)多方联动,为创业教育铺平道路
创业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单方面教育活动,需要多方联动,协同创新,支撑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1.政府层面,从全局出发,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
政府部门应从全局出发,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人才观。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出台并切实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吸引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根据国外经验,政府可以尝试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公共服务购买支持,①这种形式的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有极大的扶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2.校企合作层面,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校企合作是高校产学研发展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更应抓紧企业这个宝贵资源。创业教育最好的活教材就是这一家家的成功企业的成长史,聘请这些成功企业家作为学生兼职创业导师,用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来激发和感染学生,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作用显著。同时,高校也要让学生到企业一线中去。如条件允许,应鼓励学生去初创企业实习,同业主一起感受创业的艰辛。也可鼓励学生去那些企业内部进行二次创业的成熟企业实习,这些企业同初创企业很大的不同是经验比较丰富,有利学生创业技能的掌握。
3.家庭层面,营造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宽松氛围
由于中国社会孩子对家庭的依赖由来已久,大学生创业势必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传统上中国家庭对孩子自主创业的支持并不理想,主要是创业带有较大的风险性,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这个不良局面已有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鼓励孩子从事创业活动。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社会教育都不可替代,要培养出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技能,家庭教育的配合至关重要。家庭成员不仅要身体力行地鼓励孩子积极投入到充满朝气的创业活动中去,更要能为孩子创业活动的暂时失利送上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充满包容的宽松家庭创业氛围,是创业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赵毅.对中国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13,(12).
[2]梅伟惠.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13.
[4]李丽芳.国内创业与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2).
[5]吴婕.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