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称对分教学),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讨论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课堂讨论过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实施环节的总体设计,故而能大大促进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弥补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割裂的缺陷,使教与学真正成为双向互动过程[1],同时不会造成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对我校2015级化学专业和2016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结构化学教学中,初步探索了“隔堂对分”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如下图。从以下5个环节进行设计,其中第2、3、4环节分别对应对分教学的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
(一)课前准备
1.教学内容规划。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精选教材,补充一些阅读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参考国外的问题导向式的优秀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切割,切割基本原则:不多不少,不轻不重,在数量和难度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控制;均匀负荷原则,尽量使每次课的学习负担保持均匀,而不必拘泥于某些细节。2.学生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群体、课程性质、班级规模、男女比例、社会背景分析、学习成绩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和选课情况,控制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据学生能投入的时间决定教授多少内容,教到什么深度,布置多少作业等。这是对分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3.教学环境。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聊天群等进行课外活动,但教师不能过多组织课外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求学生暂时不要与其他学生交流。利用“对分易”手机app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减轻教学负担,特别是收发与批改作业,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型作业(如音频、视频作业)。
(二)课堂讲授
在对分教学课堂上,要凝练紧凑地做引导性的、框架式的讲授,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的关联,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分割,确定章节内容中讲什么、留什么,讲多少、留多少。对大部分章节,ppt课件可以少而精,可以采用“导读式讲授法”,但对于分子对称性、晶体结构等内容,必须要有传统的模型和多媒体结构图等。对分教学中,讲授环节不需要学生互动,教师仅对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同学们介绍参考书,鼓励课后进行阅读,布置适当作业和预习任务。
(三)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主要是复习、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其中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教学成功的关键。“隔堂对分”要布置“小作业”。理想的作业,要满足几个特点:相关性、基本性、挑战性、开放性、选择性、个性化、梯度化。“半结构化”的作业比较切合对分教学的一般理念,有集中也有发散,既能覆盖既定内容,又能发挥学生个性化。作业难易适中,负担适中,有梯度性和选择性,重质不重量。作业不再依据对错去打分,而是根据完成、态度和创新三个维度去打分。除传统作业外,还有“亮考帮”作业[2]。这两类作业都要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四)课堂讨论
讨论分4个环节,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总结,其次序很重要,不能变动。小组讨论是自主式的,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效利用讨论时间。对分教学对学生的讨论表现不打分、不评价,避免学生为了分数去讨论,而是追求学习动机的内在化。
(五)考试考核方案
对分教学弱化了终结性考试和大作业、大项目,强调平时学习,平时学习落实到多次性的小作业上。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与效果评价
对分子轨道理论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如下。1.在讲述H2+的结构和共价键的本质后,简要讲授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分子轨道的分类依据,然后布置作业:用分子轨道理论判断O2、B2、CO分子的键级和磁性,判断O2、O2+、O2-的键长键能次序。2.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将全班学生随机分组,每四人一组,要求课后四人讨论商议以确定最终答案。这个过程,学生工作量很大,要课外阅读教材或参考资料,熟悉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分子轨道的分类依据及能级次序、电子组态的书写、分子磁性的判断、键级的计算。同时,运用微信群等平台,在下次课前进行“亮考帮”作业的展示。这也是学生总结凝练、互评对错和深入讨论的过程。3.第二次课,首先随机选取一组同学,请他们选派一代表,陈述本组判断结果及依据。4.再随机选取另外一组同学,请他们选派一代表,陈述自己的答案是否和第一组一样。如果两组同学答案相同,则请他们分别说出其判断依据。5.如果第二组同学和第一组同学答案不一致,需两组同学讨论确定哪个答案更合理。如果两组达成一致意见,则选一人陈述最终理由。如果两组商定的答案不对或他们达不成一致意见,则由教师给出结论并作较为详细的解释。6.整个讨论的实施过程,教师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7.因sp混杂引起的B2分子轨道符号和能级次序的改变,此难点内容绝大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需要针对此问题做详细阐述。8.教师课后对“亮考帮”作业进行评价,如果有凝练出的高层次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详细讲解。对适合“对分课堂”的部分内容进行对分教学后,网上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表示喜欢“对分课堂”的课堂氛围,多数学生认可“亮考帮”作业,认为相比传统作业,这种作业更灵活并能减少负担,爱探索或爱展示的学生则表示这种作业增加了自己主动看书学习的动力。但男女生间的差异也在课堂体验中有所体现,即实施对分教学后男生对课程更感兴趣。
三、结语
目前,“对分课堂”在结构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是讲授一般重要知识点,对于特别的难点内容,未曾予以尝试,今后要积极探索在其他教学内容中的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首次成功运用的经验,可推广至其他理论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可在高等教育的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众多科目的理论课、实验课等课程形式中,在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堂中,尝试使用对分教学。对分教学的实践可能带来对教学评估、学术评价、考试模式等的新观点、新思路,结合体制和文化优势,有可能引发中国教育的某些变革。
参考文献
[1]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4,2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的应用》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作者:徐庆彩 刘国魁 夏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