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管理建设发展中价值制度应用以及新的改革要点是当前教学工作者要掌握的信息,而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讲述的是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价值实现方面的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议,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经验实务到理论建构,最终走向多元探索的互通之路,并在管理者的实践活动中生成。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本质内涵,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学,管理机智,高等教育类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历尽沧桑,学术界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要重塑理论体系,整合现有机制中的优质资源走向整体和谐发展的本土研究。必须扎根实践,从高等教育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实践出发,通过对管理学机智的发生,管理实践现场的理解,获得必要的认识信息来丰富管理者头脑,增强高等教育管理机智运行中的人文素养,不断扩充管理者得逻辑思维能力,让管理者在实践中丰富,在经验中反思,在过程中建构合理的管理学机智。
推荐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及时刊载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成果,关注中国高教评估实践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对现有的中国高教评估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及时反映国内教育评估机构的权威观点以及研究人员的新思考与新观点。
一、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含义与特点
机智是一个多学科、多视角的复杂概念。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必须从复杂性视角着眼,深入分析机智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实践智慧。首先,从伦理学意义上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将“有品位地开玩笑的人”称作是机智的,认为机智是一种人际交往间的实践智慧,是德性和理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机智的释义:“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相吻合。从这个释义来理解管理机智,可以将它解释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机应变和灵活创造能力。从哲学视角出发,康德等人提出了机智的构成和发生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渐进发展过程。此外,在教育学领域,范梅南从现象学视角对教育机智进行了合理结构,并提出“机智是一种教育学上的机智和天赋,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没有希望、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积极的事件”。这从一个层面上说明了现代教学管理机智的积极价值是一种管理必然,与顾明远先生编纂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育大辞典中机智作为一种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本文选择从机智的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分析比较中发掘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普适性在管理机智的共同性之上的独特之处,即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智慧性、适切性和互通性。首先,智慧性是机智运行中的基础和开端。要具备智慧管理者首先需要对问题敏感,包括不回避问题和主动捕捉问题两个方面,这是机智行动的起点,是在实践中丰富管理经验、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结构的的重要开端。其次,管理反思是对管理理念、经验和行为的跟进,管理反思可以帮助管理者形成良性的缄默循环,建构管理者的智慧管理结构。它起着一种判断、反馈和调整行动进程的作用,并由此决定着教师是否引发下一轮机智行动。此外,管理反思还是催生管理机智创新的“土壤”,是高等教育管理者超越实际的现象和情景,成为催生管理学机智的“源动力”,形成管理智慧的重要因素。其次,适切性是追求管理主体的受用性和普适性的需要。正如从现象学出发理解教育学一样,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摒弃了管理理论上的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管理真正的意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管理者能够厘清现实和理论的之间的关系,在智慧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学上的艺术,让现象背后存在的本质显现出来,将“虚假机智”从教育管理机智中分离出去,获得问题领域的直观经验表达,帮助管理者获得实践智慧的关照,从而充分体验学生的情感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的时机,即时回应学生的生活表达,创造性地化解情境中的矛盾,培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体验。总之,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是管理者在作出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人文智慧,它依赖于人的情感和对情境的敏感性,既充满管理智慧,又表现的自然随性。同时,教师的管理机智也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经过磨炼,运用教育科学理论逐渐形成的经验、才能和智慧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现实困境
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价值和意义,必须突破传统价值理念的思想束缚和现代技术理论的控制性。站在现象界的表层深刻洞察蕴藏其中的教育管理机智。让管理者在管理学艺术中不仅表现出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经验,更要充分挖掘管理学中的教育机智,来丰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本文从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现存管理机智的真实困境。一方面,管理者运用管理机智必须有方法,能够灵活适度的运用管理学机智和教育学理论,并在方法上突破创新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统一。众所周知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人永远都是一个既不能被管理分割也不能被重新制造的整体。所以,并不是教育的全部都可以被看作是可控制的事情。尽管现代技术革新为全盘的教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普遍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可以控制在人们所希望的发展为度上的。诚然,现代科技理性却忽略了最直接的因素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内在的驱动因素往往并不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温顺的接受管理。因此,就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说,认识永远不是对现实的完美反映,而总是在建构和复制的基础上不断认识和革新,也就是说这一过程对于管理者来讲有产生错误的潜在危机。因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在认识的基础上永远都不可能达到人们自为的真理,我们只是在通往智慧的路上不断革新不断重构认识和思想,让管理者能与不确定性对话、与事实对话,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更新管理机智。另一方面,在技术逻辑统治下的管理意义是通过外部表达的,而未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这句话不仅提示管理者技术逻辑的应用有必然的缺陷,同时也预示着一种新的管理逻辑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情境基础上。然而,事实是情境在生活当中被管理者视为一个随时可以忽略的概念。这就是我们讲为什么高等教育管理机智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反而将其隐藏在管理者的情绪背后,造成虚假的机智运行逻辑,使得真实情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被量化方法排除出局。具体表现为:第一,情境成了展现虚假政绩工程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作为合目的和合理性而存在的现实依据。第二,情境成了一种统一战线上的数字指标和操练指标,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讲实话。第三,情境的完整性丢失了,用碎片化的情境和被肢解的故事讲述管理机智的有效运转是管理者逐渐丢失了管理机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人无法以适切性的眼光来看情境与管理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知道高等教育管理不是纯粹的性技术问题,它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机智,它更注重人文和情境的真实表达,追求的是现象世界的机智运转而非技术世界的机智控制。从以上分析中,能够发现高等管理机智并非不存在而是隐匿在技术和虚假情境的背后,并未走出技术理性和固化管理模式的牢笼。它真实的困境是对自身的否定和对现实的抛弃。因此,想要摆脱困境走向真实的管理维度,我们必须有效合理的解决现存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新变革。
三、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发展与改进
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是一种表面繁荣、实质缺乏内容的运行体系,这其中我们追溯到的缘由在困境表达中最为凸显的因素就是管理体制的机械操作和技术表达的外部走向。不可否认现代技术为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带来的高回报,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信托于技术。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一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者原发的机智来合理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首先,立足现实从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学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内在情感,学会与被管理者沟通对话,在现实中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这就是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机智,并将其转化为合理的理论帮助高等教育管理学建构理论体系。当然,最终的理想必须落实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们的行为机智是否运用的合理恰当。相反,如果我们脱离实践、抛开现实去思考、去建构科学的管理体系那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理论建构者来说都是一种残忍。只有理论反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一步步得到修正,才能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管理机智。这是学科体系发展的轨迹也是管理机智不断成熟的运行轨迹。其次,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必须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我们讲一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必须有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考量它的实践功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同样需要问责机制对其进行评价。问责制度正是对那些抛开现实情境,虚构管理政绩的一种有效对策。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提出了有效问责的四项原则,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者对国外“问责”制度的研究和发现在我国政府部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部分问责的倾向,现实告诉我们“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高等学校需要回应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的问责要求,就必然要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所提出的利益诉求。诚然,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所要面对的问责更为复杂也更为特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借鉴引进这一制度时,必须吸取英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立足现实从情境出发真实的反应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问责制能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展服务。最后,在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发展离路上,要剔除虚假机智在管理实践中造成的虚假景象。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是一门行动的艺术,是真正走向学生的生活话语,是与学生成长同构的管理智慧。管理的目的直接指向孩子的发展和成长需要,致力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情境。这才是真正的机智所具备的特质,它不仅指向他人的真实实践也指向学生的成长。而虚假机智在意外发生时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和平而忽略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许解决了当时的冲突,但未能解开人与人内心的矛盾。因而,虚假机智并非我们追求的良性发展之路,教育管理机智必须发挥教育管理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