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技能和操作工艺的培养,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主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
《教育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发表教育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等都要求并需要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有责任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只有把知识、技术同关键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并掌握,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院校及其教师要运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来创造出关键能力培养的条件和环境,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范畴,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在从业者的未来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业者具备了这种能力,并内化成为自身的基本素质,那么,当职业发展变化或劳动组织形成发生变化时,他就能够从容地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取未来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发展。
2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
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技术的变化愈来愈全球性,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愈来愈快。技术与工艺的变化必然导致工作组织的不断变化。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只进行单一职业岗位(群)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仅仅培养学生一些具体岗位(群) 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而要想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环境,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综合素质有关的能力――关键能力。
3高职院校“关键能力”的培养模式
3.1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让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来实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达到“关键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是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和加工信息,设计工作步骤和方式方法,分析并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并通过互帮互学来完成项目工作。首先,项目实践课题放在小组内让学生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来弥补;经过大家讨论,群策群力最终确定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期间实践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然后,按照确定的最优解决方案,学生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
概括起来,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3)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4)实施阶段: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5)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学生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
(6)评价阶段: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在各个阶段都确定相对应的教学培训目标,学生经过多个项目实践课题的不断强化培训,通过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在完成课题的技术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遵循行为科学原理,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构成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3.2团队教学的组织方式
无论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验实践及实训,教学组织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教学最优化,学校应采用排式教学组织形式(圆桌式教学组织形式)和“做中学”式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增强了团队工作精神、独立工作以及解决个人所负责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和他人交流、进行创新性思考;锻炼了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工作成果的能力。
3.3教师作用和地位的改变
在项目教学、小组教学等新颖教学组织形式中,职业院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而是一个顾问、支持者和咨询专家。教师一般不再总是站在教室的前方宣讲知识,而是站在小组的旁边,随时指导学生。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这种变化并非说明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相反却是提高了。教师经常要面对一组学生,解答一个群体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以适应新形势不断变换的要求。
3.4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中。这就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实行产教结合的生产教学模式。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到企业,既节省了企业开支,也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际;教师也可以经常亲临现场,感受企业技术革新的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