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要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根据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教育实践与研究(A)》办刊宗旨:着眼于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势,全国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国做好三个服务,即: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服务。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人才的一个最主要的培养地方就是高校,高校的互联网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及方向做出调整,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该文主要是分析高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希望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设备陈旧,缺乏教学创新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技术,更新迅速,不论是从计算机的理论还是设备上来说,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比其他专业学科要快很多,然而我国高校所应用的教材30% 是近三年编写,59%的教材是近五年编写的,计算机设备也大部分都是三年前甚至更久远,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和设备都是老旧的,没有创新之处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及时引进,那么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很可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导致学生学的东西与市场所需的技术产生脱节,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今后的就业水平。
2.教学方向偏差,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
当前,高校重视学科理论的教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是同等重要的,忽视对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对综合实践给予充足的重视和条件,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提高对计算机这门功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的。学生学习了充足的理论,却不知怎么能很好的应用,更不用说如何来创新,所以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大方向来说,也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是教学重心偏移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问题势必会影响就业,对高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也限制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3.过度的注重证书而忽视能力培养
当前的教学体制,学校高度重视计算机等级,乃至就业都重视计算机等级水平,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所以学校也高度重视计算机等级水平的各种考试。把计算机水平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及熟练程度。而忽略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忽略了本该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一张证书完全概括,这是片面的 。因此这种认知与教学方式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的培养是不相符的,只重视考试成绩,忽略操作能力,所谓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也是当前高校教学的一个缩影。
4.教学方法与方式单一
高校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亘古不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老师在课堂上讲理论知识,并未将其知识延伸或者运用到相关的科目,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就是一味的被灌输,造成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欲望,盲目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减少了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高校应如何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及途径
计算机教学改革一定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方法。改革要与市场人才需要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顺应社会发展
计算机事业与时俱进,更新速度快,那么教学内容也要及时的更新,教育事业与信息化的步伐保持一致。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方向,计算机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学科领域,软件硬件方面都很多,让学生通过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就能掌握专业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增加的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以及学校的名望也不断提升。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一起抓
理论是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重理论轻实践,应根据就业的方向和技能来设置学科。理论知识应该逐步深入的方式教学,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如何知道实践,在实践中如何能创新,把实践当做一种实习,提前认识工作内容,指向今后的课堂学习及教学,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维护电脑,排除故障。
3.改革课程的考核模式,丰富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当前计算机水平考核的一种主要模式。计算机作为一种实践课程,单纯的理论考试明显是很不够了,应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的方式,在加上创新题,创新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拔高了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同学,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灌输的方式明显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些俗套,学生学习为主,老师与学生学习互动的方式应该逐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