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8-12 15:57 热度:

  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中,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给大学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现如今必做的一项工作。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摘 要:当今社会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从基础认知、价值选择、行为规范三条路径多管齐下,正面引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培养出政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以往更开放更多样。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缺乏信仰、公德缺失、拜金享乐、低俗媚俗等问题。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须从多条路径着手进行科学引导。

  一、基础认知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本质,是核心价值体系基础理念的提升与升华,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将抽象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基础理论的奠基,这对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是重中之重。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理论知识的基础认知铺垫。

  1.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但缺乏一定的辨析能力。同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导致一些大学生以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为自身的信仰追求,或者有些大学生虽能明辨社会主义道德内容但难以做到知行统一,还有很多大学生个人主义意识胜于集体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区分各种价值观念,排除错误的思想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但二者又不能等同,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观念的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与原则。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条罗马大道指导我们走向幸福,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重点的幸福标志牌,告诉我们最基本的社会要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民众展现了社会发展的宏观愿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从微观对民众的行为社会的进步进行指导。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

  3.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规范核心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出发概括了未来发展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进步和社会和谐几个方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角度出概括社会进步目标;体现了广大民众对社会轮廓的期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公民层面提出了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与价值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华。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层层递进,前一层面决定和保障后一层面,后一层面又反作用于前一层面。各层面内在价值系统又是统一且相互渗透的,各价值观念、各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价值选择路径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是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基石,但是认知并不代表认同,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否则就起不到聚合社会人心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我们需要将外在的价值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信念与行为准则;所谓“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只有内心认同,才会自觉践行。这就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是基础;必须着力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价值选择问题。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前,由于多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全球化的加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门的打开,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与国内各种思潮发生激烈的交锋与密切的融合,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于社会之中。现实的矛盾、各种利益的纠葛往往使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迷失其中,使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正确认识乃至排斥。因此,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个理论外,还必须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有力推动社会主旋律入脑入心,不断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在诸多复杂价值观中选择它,无论在许多情周边环境和条件如何,无论其学习成绩、能力大小,都可以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行为规范路径

  列宁曾经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可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上的形式多样的“灌输”确有必要,但是课外的引导、约束,柔性渗透也必不可少。行为规范路径可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只采用单一的灌输方式易遭到学生的反感,在潜移默化中无声润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大学的文化建设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每所大学因有自己的文化才可培育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学生,所以,每所大学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之中,大学生自然会树立起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等精神。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体现是每所大学需要认真思考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将大学精神凝练成我们周围的环境,使学生无时无刻无处都可以感悟、领会,自然而然的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校园宣传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

  课堂的讲授易于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原则而束之高阁,因此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做好学生精英的宣传和引领工作,以此影响普通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范围和认可程度。第二,发挥高校教师领军人物的作用。高校教师是社会的精英,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他们的认同程度、传播范围和践行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根据90后大学生的网络爱好兴趣特点,积极搭建丰富的网络宣传载体,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空间,将实体宣传与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使各种载体更接近大学生、更符合受众的认知特点和行动规律。

  3.构建校园法纪保障机制

  大力推动制度建设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除了对大学生做好道德的宣传教育外,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校园制度、法规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用制度来维护核心价值观的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制度的保障才能实现大众化。其次,确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程度的惩罚并明确惩罚原因和修正措施,

  通过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激发人们真正从内心认同这些主流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价值行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内容分为新闻篇、理论篇、实践篇、科研篇、专题篇、资料篇6个单元。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

文章标题:职称论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768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