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探讨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7-09 14:46 热度:

  很多学校都对贫困生有一些资助政策,主要存在于一些大学和高职院校。每个学校对贫困生的政策也不相同,贫困生的资助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正常成长,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政策。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展开了一些探讨,文章是一篇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 要: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的状况,牵动着很多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层面,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资助,使受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心、自强、自理和懂得感恩的优良品质,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经济帮助,能力锻炼,精神鼓励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以来,已形成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新机制。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贫困生来自农村乡镇的约占95%,来自城市的约占5%左右。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决定了其生源质量在高校中处于较低水平,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知,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中途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格局,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也是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源泉。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就个人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别予以探讨。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之经济层面

  为了使高职贫困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国务院2007年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并从当年秋季起开始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每年约有400万大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笔者工作的高职院校,目前逐步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及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资助体系,同时也在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对我院校资助工作的支持,形成了以国家、学校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通过多种渠道为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物质需求的认知,使他们认识到物质生活条件是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比如能力上的提升与锻炼。与此同时,避免因经济资助采用方式的不当,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心理阴影,应该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及必要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愉快度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为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之能力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贫困生融入到学校乃至社会大家庭中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感受到关爱、支持、赞扬、友情等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也能因此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校园内的学生社团开展组织活动,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增强自信,提升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组织贫困生参加校园外的大型户外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与人互动的快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贫困生满足爱和归属感等精神需要,还能从中得到自我锻炼,提升其迈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各种沟通交际能力。

  笔者工作的高职院校,从“交院好声音”到院里的师生联合晚会,再到元旦迎新晚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参与面广。组织贫困生参加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贫困生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实例1 2013届学生,河南人,入学后被评定为家庭困难学生,她在微信圈里的心情动态从开学时“ 南京这个城市,给我的感觉是,尽管身边的朋友很多,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害怕离想要的自己越来越远;我有好多话,但是不想说;我不喜欢我”到现在的“在这个世界上,别人会太在意你有多努力,所以,你更要对得起自己”,心态逐渐趋向平稳,目前当选为该班班长,在组织活动和团结同学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锻炼,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同时节假日,老师会带领贫困生到社区、敬老院、校图书馆做志愿服务工作,给受资助的学生发放“志愿服务卡”,志愿服务卡可以盖章,干完一件就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印章,学期末统一上交,来考察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从主动自愿服务到监督考核服务,体系化的形成,有力推动了贫困生能力的培养,逐渐弱化了贫困生只愿申请补助,不肯实践自强的负面效应。

  资助工作中尤其要强调励志文化,所谓“自助者天助”。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或者低收入家庭,经济的贫困影响了他们的潜力开发,这会让他们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和挫败感,容易意志消沉。而刻苦努力取得优秀成绩,获得奖学金,不仅可大大缓解经济压力,还可以增强其改变生活现状的信心和勇气。为此,笔者所在的交通职业学院,将励志文化渗透到资助方式的精神层面,让受助学生由被动给予转为主动争取,激发他们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为受助学生积极构建平台,提供锻炼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实现教育和就业的对接。目前学校的助学岗位,已经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劳务型拓展到现在的助教型、智力型、管理型、社会型和自主创业型等多样形式。经过实践的磨砺,受助的贫困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自我解困,改善自我、改造自我,最终成就自我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之精神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在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为了避免虚假贫困证明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从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往往要求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采用演讲的方式,叙述自己家庭的实际困难,班级同学结合该贫困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进行班级民主评议,进而确定贫困程度并给予相应的资助。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非贫困生开具假贫困证明的现象,然后这种方式让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当着同学的面把自己家里不为人知的事情说出来博取同学的同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而有之,会让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的错觉,即使生活上得到了帮助改善,心里上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上的困难,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关心,心理上的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作风,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笔者工作的院校,对贫困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关心,做了些实际工作。前文2013届入学被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马某。有次偶然在QQ说说上看到她手机丢失的消息后,笔者果断地把家里应急的手机拿给她用,她很是高兴。事情虽小,点点滴滴融入到学生的心中,能让学生感到学校和老师在真切的关心他们,自然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同学交流,养成开朗积极的个性。

  精神上鼓励学生,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专门建一个贫困生QQ群或者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进行资助方面的宣传;然后重点学生重点关注,形成班主任+辅导员+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办公室四点一线的联合工作制。另外,在班机内部选举班级心理委员,让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室长联合起来,及时关注班级同学心理和生活动态,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情况,在班级内部形成帮困小组等。积极和系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称“关工委”)配合,请资深老教师给贫困生开关于“感恩”的讲座,精神上引导学生,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自我发展的成才道路,提供必要支持。

  综上所述,贫困生的资助,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帮困,能力上的培养,精神上的鼓励,应是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创和谐社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我国一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益峰 《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2. 黄钢威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与高校反贫困生心理贫困对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

  3. 庄金鑫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初探》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学院

  4. 肖小琼 徐红《找准教育切入点,发货高校资助育人功能》Vol.25 No.1 2011.11 教育与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马晓雷(1985-),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期刊简介:《成人教育》杂志始创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成人教育学术性、综合性专业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主编李金龙和《成人教育》全体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成人教育》杂志秉承宣传时代主旋律,跟踪成人教育发展前沿的办刊宗旨,不断创新办刊理念,提高编印质量。近年来,杂志稿件质量不断提高,编印质量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12月,《成人教育》杂志成功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之教育类核心期刊。

文章标题: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73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