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是很多大学都会有的一个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也就是不为利益,无偿为人们服务的一类人群。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志愿者队伍也是非常活跃和强大的。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是一篇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志愿者是中国志愿者队伍中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志愿者队伍,但在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实践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志愿者实践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到岗后的工作安排不明确
当大学生志愿者们满怀期待的到达服务单位,希望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实现学以致用,达到“锻炼自己”和“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单位”。而实际上是服务单位没有根据志愿者的专业需求给予相应的工作安排。有些单位原本就很清闲,没有具体的工作给志愿者,再加上志愿者服务时间最长也就寒暑假的1-2个月就走了,单位不愿意花时间和经历来培养。志愿者在服务单位实际上是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在孤独中克服各种困难,在寂寞中独自成长。总的来说,志愿者的工作在服务期间没有明确的定位与安排。
1.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工作不深入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的有限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多停留在突击性的任务层面,他们往往是在对活动内容、活动目的、志愿精神不了解的从众心理下,匆忙之中参与,对他们的行为会对社会产生的正确的价值引导作用的认识不足,参与活动仅仅是跟着活动的流程来走,做的好、做的不好都没什么紧要的。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有个人功利思想存在,忽视社会需要。志愿者在有项目时临时被召集参与服务。在活动中多依靠本能的所拥有的常识和理论通实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志愿服务能力不足使工作不深入。
1.3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稳定性不够
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这一点在大学生志愿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在认知与行为上不一致,对各种新鲜事务充满了好奇、感兴趣的事务多,注意力也容易随着意志的不坚定转移,影响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工作的热情,随着入校时间的增长,成员逐渐减少。大学生志愿者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三年级、四年级的骨干成员积累了志愿活动经验,因为个人升学及就业的忙碌渐渐的积极性不高逐渐退出或者隐性退出。
1.4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资金不足
大学生志愿服务由于处于高校内部的地位的特殊性,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学校划拨给校团委的有限的经费中,权衡团委各项工作的经费需要,最后给予的极少的有限的活动经费。这对于以“奉献”为宗旨的之一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依靠高校,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在资金筹措能力上也有限。但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够买基本的宣传物品,志愿者在服务中会产生必须的交通费用、通讯费用、生活费用。这些费用目前有部分也是靠大学生志愿者自己来贴补。如此的资金状况,开展花费较大志愿服务基本上是力不从心,或者根本无法开展。志愿服务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2.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大众的认可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志愿服务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在社会意识、社会支持与社会认可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西方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的各个层面的人士都积极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志愿者行动、对服务的效果给与好评。政府在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企业为树立良好形象积极投资公益事业,志愿组织为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提供机会、培训,从而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互相协调的志愿服务系统。与之相反,我国社会一直停留在“雷锋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对志愿服务意义、新时代的精神内涵缺少宣传,人民认识存在很大的偏见。要改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安排不明确问题,改变社会民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具体要加强志愿精神的教育与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
2.2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知识掌握不够
大学生志愿者在从校园走向服务岗位,走向生活,特别是校园外的社会大环境下的志愿服务生活时,凸显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知识能力不足。不论是社会筹款、还是服务社会、宣传告知社会他们志愿服务行动,执行中需求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待人接物礼节等都变现出能力不足。而大学又往往缺少定期的日常培训,包括一般性通用的、能普遍适用到所有志愿服务领域的基本知识。具体到深入的各个工作领域,大学生志愿者缺乏相关的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知识。
2.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楚
活动涉及到三方:执行者大学生、组织者、接受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楚,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由于这三方组织组成的志愿服务系统没有配合好。
关于志愿服务主体之间的权力和义务都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尚未达成共识,这给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各个地区及高校的志愿服务条例规范也因此不清、相对泛化。在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志愿服务前,由高校根据服务单位需要选拔合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服务单位根据各岗位的需求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岗位的工作。活动结束后,大学生回归各自的学校、学院。志愿者在服务中的保障措施不到位,主要是行动前、实践中、志愿服务后,这三方的一个关系协调,各自的责任的明确问题。由于各自对自己的责任的不明确导致在工作中,有些项目都以为是其他两方的事情,事实上,最后人浮于事,互相推卸,使志愿者的利益受损。
赏识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