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关于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10-09 15:27 热度:

  【摘要】周围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那些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迈入大学校门开始独立生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时会有很多心理问题产生,对这些问题正确的认识,并进行有效应对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对大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应对研究

  大学新生入学后,因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自身角色等方面的转变,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在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能否顺利渡过适应失衡期,对大学新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认知错误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以正确对待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应对,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入学后一切都是新的,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调适心态,适应新鲜又陌生的大学生活,对他们心理素质和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很多大学新生感到紧张、被动、困惑……学生们的这种心态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大一困惑”,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不适应感突出。上大学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告别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包办一切的生活,而开始自己照顾管理自己的大学生活,大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军训的紧张劳累(体力吃不消)、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被动“灌输”学习到主动“开放式”学习)、与同学关系不协调、自己打理内务的烦恼等,非常容易使大学新生产生不适应心理,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中的一员。

  2、盲目无聊的心态显现。一年级是从高中生转变到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转折点,他们上大学兴奋之余,往往没多久即陷入了困惑之中,失去“升学”这根无形指挥棒的牵引,好象一下子来到了大草原而没有了方向,迷茫不断地闯进他们的脑海,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清楚大学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焦虑、茫然、无聊,整天沉湎于网络、玩游戏、看闲书、逛大街……完全没有了高中时候的奋发图强,把“60分万岁”当作座右铭,有的甚至以过度的娱乐和恋爱来填补此阶段心灵的空虚,表现出盲目无聊心态。

  3、挫败自卑心理时有发生。新生来到大学面临的挑战非常多,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处理不好个人的生活事务,处理不好同学关系,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焦虑、挫折、茫然,挫败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如有的到了大学失去师生关注后,就会产生对自己的否定心理和挫败心理。有的因为高考失利来到了并不理想的大学,也会产生挫败心理。更有甚者超长发挥来到了大学,会认为周围人都比他优秀而自惭形秽。有的困难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来到大都市,感觉喧嚣繁华的现代生活远得于己无关,萌生自卑的心理。

  4、人际孤独交往困难。在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中,表现最多的就是人际交往问题。很多新生不愿敞开心胸,喜欢自我深思,自我行动,而以往又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应付较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与身边的同学还不能完全熟悉,没有可以诉说知心话的朋友,感到孤独寂寞。还有些新生希望与人交往,但缺乏交往技巧和方法,影响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面对室友间的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彼此无法相容。还有些新生在交往中缺乏自信,胆小不敢说话,一说话就面红耳赤,辞不达意,自我防卫戒备心理特别强,形成交往障碍,孤独寂寞感加深。

  二、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新生的心理受家庭、社会和学校及学生自身的综合作用,造成其心理问题原因是极其的多面复杂:

  1、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只重视知识灌输和对孩子的过分呵护,不注重对孩子的能力素养的培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造成许多大学新生既任性自我又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有的家长受传统的“高教独立”思想的影响,认为孩子进了大学,父母的教育作用就不重要了,即使有了问题也糊涂地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2、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时刻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对于主流正确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他们易于接受,但对非主流错误不健康的东西,因其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也很容易受不良思想观念的干扰,使大学新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困惑和矛盾,形成心理疾患。

  3、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心理教育咨询工作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随着高校的改革和扩招,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相对比较薄弱,抓的力度不够,对学生的心理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建立起一支经过专业化训练的从事心理教育的机构和队伍,往往认为心理方面属于学生的个人问题,涉入较浅。要知道学校教育在一个大学新生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4、大学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一新生入学后,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在这“心理失衡期”阶段,新生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人格上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试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感觉到了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要求和厚望,主观上总是想做得好一些以获得社会的承认,成为生活学习的强者,却由于涉世不深、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感到莫名的压力和无奈,常会表现出自我情绪的失控常常难以得到社会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三、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面对大学新生“过渡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充分地应对,调动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本身诸方面因素形成合力,主动做到防范、疏导、转化等工作,使大学新生尽快地克服不适应感,消除各种心理问题,以充足的自信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1、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脍炙人口的家庭教育佳话。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意志,受父母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经历、兴趣和爱好的影响。科学的目标定位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即孩子的年龄特点、天资、学习基础、有无特长等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提出可行的目标定位。要改变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和普遍存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愿望、兴趣作为目标定向强加给孩子状况。要改变有些父母为孩子打算不能从社会需要的人才层次和职位多少出发,盲目替孩子填报志愿和专业的行为。要消除“高教独立”依赖学校的错误思想认识。

  2、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依托和补充,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倡妇联、工会、人事局、劳动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由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参加的参观、考察系列社会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要求各类文艺专业团体和重大演出场所踊跃参加高校大学生教育实践,着力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政府要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把大学生健康教育纳入本地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全面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专项行动,整治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低俗信息,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净化大学生上网空间,形成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空间。

  3、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培养工作。面对很快成为大学生活新主人的大学新生,高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责无旁贷,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等院校德育工作范畴,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成立由辅导员、心理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可以通过讲座、报告、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个思想准备。多开展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同学、增进友谊,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指导他们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坚持锻炼身体等,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指导新生提高交往技能,建立良好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人际关系,形成尊重他人、以诚相待、热情诚恳、谦虚有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帮互助等良好的班风和集体心理气氛,减轻他们人际交往的心理压力。

  4、发挥大学新生本身内因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大学新生本身必须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1)主动尽快地去适应环境。首先要积极调整心态,接受已成为大学普通一员的事实,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减轻心理压力。其次是了解大学生活,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头做起,积累经验,主动参与集体生活,争做生活的主人,使自己健康成长。

  (2)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入学熟悉环境后,不要放纵自己,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3)主动接纳自己。首先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不足,要看到自己的实力,激励自己作肯定评价,学会自信、自主、自强、自立。其次要积极参与活动,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学生。三要激发内在动力,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得到。

  尽管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也让大学生很困惑,但是只要我们怀有一种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迎接、研究、应对,那么我们的大学和学生一定是阳光灿烂和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黄代森.饶婕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探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5期.

  [2]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调试《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杨祥冰.黄彦明.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4]文丰安.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外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期

  [5]谢忠明张恩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6年第2期

  [6]慕淑珍.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策[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第3期

文章标题: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关于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902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