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催生了特殊的中国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别无选择地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一族。由于这些留守幼儿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了这些留守幼儿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留守幼儿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只让农民工忧心,更让教育者忧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留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幼儿问题令人担忧和深思,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留守幼儿通常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他们中大多数任性、放纵、孤僻、不懂礼貌、逆反心理强,生活邋遢且没有规律,不讲究卫生,对幼儿园老师的管教或置之不理,或采取过激行为,给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对留守幼儿存在的种种不良习惯,作为教书育人的幼儿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管理的重任。
一、以爱动其心
教师最有魅力的是博大的师爱。师爱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不可否认,许多老师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都是一些“优秀群体”。留守幼儿由于隔代抚养,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往往心理闭塞、性格内向、情感细腻敏感,当和老师沟通不畅时,容易发脾气。有的个别老师对留守幼儿出现的一些问题,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体罚,结果反而造成这些幼儿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要秉爱心、怀信心、有耐心,用心灵去和孩子沟通对话,用心去教育幼儿、呵护幼儿。教师在做留守幼儿工作首先要笑脸相迎,说话轻声细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时,要主动跟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情绪低落时,老师和伙伴们要主动跟他们交谈;当他们违反纪律时,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帮他们分析利弊,分清是非;当他们生病时,老师要主动嘘寒问暖、雪中送炭;当他们过生日之际,老师要通过举行“生日班会”来传递老师的关爱,同学间的友情;当他们想念父母时,老师就要用师爱抚慰留守幼儿孤独、空荡缺爱的心灵。面对留守幼儿,老师只能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注、多给他们一句赞扬、一点鼓励、一声问候……用老师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这些留守幼儿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和集体的温暖。
二、以智导其行
留守幼儿存在诸多问题那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其实还是有一些闪光之处的,我们老师平时应多留心观察,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使其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当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他们自己就会主动的改掉那些不良习惯,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加强家校联系,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幼儿园教育是影响留守幼儿成长的主要渠道之一,幼儿园不仅要完成园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首先,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幼儿,老师要通过电话等形式加强联系,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方法。其次,针对留守幼儿的品德和行为问题,教师应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同时,学校可以召开留守幼儿的座谈会,可开展一帮一活动,让父母在家的家庭邀请留守幼儿去做客,引导社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使留守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其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四、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幼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身影,感情上得不到交流,无法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缺少父母之爱,这对孩子心理产生极大影响。这些留守幼儿往往出现紧张、焦虑、内向、自卑、脆弱、沉默寡言等心理现象。针对留守幼儿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把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充分体现政府和社会关心
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对寄宿制幼儿进行补助,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园要用好这一经费,将留守幼儿纳入这一范畴,让他们住进幼儿园,吃在幼儿园,有人管理。幼儿园对留守幼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给他们拟定每月的伙食开支计划,养成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习惯,让他们养成一系列生活、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让他们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养成关心别人,帮助他人,不骂人、不打架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整治幼儿园周边环境,形成教育合力,让农村留守幼儿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留守幼儿的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以诚相待,持之以恒,用真情感动真情,用爱点燃梦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