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培养的“引导者”“输送者”和“把关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的内在规定性
教学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最基本要素,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成教学效果的一种职业素质。[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一门政治色彩鲜明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教案设计、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和作业布置等基础能力外,还需重点加强学情分析、授课形式选择、教学过程把控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指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掌控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力”“亲和力”和“考核力”等要素,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在此前提下对学生喜爱的授课风格和形式进行精准施用,最后以科学的考核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其中,认知力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素养、认知能力、成长环境、情感因素及宗教信仰等数据信息的掌握和有效处理的能力;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考核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根据培养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的能力。
2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存在的问题
据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效果调查显示:有40.7%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展效果给予了好评;另有47.2%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效果“一般”;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效果给予差评的大学生比例为12.7%,其中认为开展效果“比较差”和“非常差”的比例分别为10.9%、1.8%[2]。除去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效果的“好评”率,“一般”和“差评”的比率达到了59.9%,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效果的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同志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3]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效果,就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关键作用。总结调研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知力”有限、“亲和力”不足和“考核力”不强等三大方面。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力”有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知力”有限主要表现为学情数据认知能力上的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以“大班级”授课为形式的公共课必修课,学生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成长环境、情感因素及宗教信仰等学情数据的叠加,加大了教师掌控课堂的难度,进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情数据的有效处理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前提。
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不足主要体现为授课方式单一,以传统的口授手写方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感染力。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他们更容易被直观、立体、新颖的表象和形式所吸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状况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引导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彰显,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力”不强
目前,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推进课程考核机制的科学化做出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课程考核机制仍然处于相对传统的状态,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系统和科学的新型考核机制,属于一种“弱”考核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的灌输和教化。”[3]就目前现状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考核对教学支持的错位。考试形式、内容、题型单一,注重对知识“点”的考察而缺少对价值“面”上情感的升华。二是考核与教学成果的错位。教学成果的优劣仅集中体现在一张试卷上,缺少对教学过程与教育效果的跟踪和评价。三是考试目的与教学要求的错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拿高分就是考试目的;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考试成了惯例性的教学任务。
3人工智能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的新要求
人工智能具有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等优势。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出现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具体有以下要求:
3.1要增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知力”相契合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情数据分析上所存在的局限性,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间被教学工作中的繁杂琐事所消耗。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力”程度,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人工智能是一项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科学技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拟人脑复杂的层次化认知结构,使机器自动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规律[5]。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机械、重复和繁杂的日常工作,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能力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束缚。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效率,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知力创造时间条件;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优势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维度,为提高理论课教师认知力创造空间条件。为此,要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学情数据分析方面的认知程度,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2要把握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相契合的规律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6]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握学生成长和发展环境的运动规律,收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授课方式喜爱程度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为提高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到:采用人工智能新媒体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利用人工智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知识,增进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精选出科学的授课方式。
3.3要探析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力”相契合的价值性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力中,以实现教育本质的凸显、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考核常态化三者之间的具体统一。第一,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为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过程进行跟踪。第三,考核应常态化。在对学生价值观教育数据储存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的考核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理论方面,采取笔试加面试等方式对学生理论素养进行考核;实践方面,在组织体验红色文化等课外活动后具体分析学生心得体会。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考核力的价值性而言,教育本质的凸显是应有之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是根本目的,考核常态化是基本要求。三者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力相契合的价值要求。
4人工智能语境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的路径分析
从整体上看,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的问题分析和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力相契合的新要求,提高教师教学力的具体路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4.1建立学情分析数据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力”
正如有学者所言:“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7]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互将成为教育形式的新常态。人机交互意味着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人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等优势建立学情分析数据库,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局限。目前,最高端的人工智能能够对个体或群体生理反应、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加以检测观察[8],其不仅可以收集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成长环境、情感因素及宗教信仰等数据,还可以从多种维度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如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的变化等。在人工智能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基本信息、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成长环境和情感因素等学情数据进行渐进性总结和总体性分析的同时,它还可以频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信息的交互、反馈和总结。这就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学情数据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授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场域里,由于学情数据的庞杂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知力”受限的困境。现如今,通过人工智能建立学情数据库并在此数据上进行学情分析,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情进行精准的了解和把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力”。
4.2采用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把握和授课方式的扩展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数据,精准鉴别其学习需求、个人偏好,据此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地说,人工智能能够对学生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数据的收集、观察和分析,并将学生学习规律数据反馈给教师,助其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提供智能教育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形式不局限于课堂与学校。具体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抽象知识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跨时间、跨场所和跨活动等形式授课,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实践、感悟和总结的同时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通过单一的授课方式是提升不了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可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传统场域限制,利用人工智能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的知识点融合到各种情景及实践活动中去。
4.3建立人工智能测评系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9]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倒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寻找新方法、新技术以提高考核力。建立人工智能测评系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力”的重要方式。它主要包括对教育过程的跟踪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两个层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其自身形成发展规律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价值观念引导的课程,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人工智能测评系统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度、完成度、认知程度和实践程度等过程性数据进行收集和总结的同时,在教学活动进行时能第一时间将学生信息反馈给教师进行考核分析,据此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学习安排。第二,多维度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例如,可以对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媒体等方面的言行等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评价。总的来说,建立人工智能测评系统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征、培养目标以及考核手段的。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考核模式,实现全方位、多方式考核,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力。
参考文献:
[1]杨文华.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19.
[2]沈壮海,王晓霞,王丹.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63.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3.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探讨》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作者:廖子清 何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