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据现有经济学理论,以及两国现有经济形势的分析,就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对俄罗斯出口贸易现状的研究,简略综述了对行业前景的预测,行业发展的方向探究,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对俄出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探求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行业的转机和出路。
【关键词】中俄贸易工程机械发展方向
中俄两国自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长,并且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而且顺差额不断缩小。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我国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给予国家支持,如提供税收优惠及其他补贴和优惠贷款,对用于技术设备更新的支出予以补偿。”中国用于扶持出口的补贴额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俄罗斯的这一比率只有0.7%。根据中国提出的进军国际市场的总体战略,中国政府着重扶持那些经过严格筛选的、能够形成“增长点”的行业,首先是冶金、机器制造和信息技术产业。俄罗斯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认为,俄罗斯的同类行业可能会因不平等的竞争条件而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对相关出口行业提供国家支持的成果显而易见。俄罗斯正准备采取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措施,其中包括进行反倾销调查,实行进口配额制,制定明确的边贸规则,已经加强了监督力度,堵住中国产品的主要“灰色”进口渠道。一俄罗斯对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机电产品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要遏制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这对工程机械产品的对俄出口直接产生了影响。这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工程机械出口俄罗斯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俄两国的贸易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评估这些因素也成为了国内外从业者的高度关心的问题,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能有同一的声音。
从国内对俄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会不断加大对俄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然而受到来自俄罗斯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井喷式增长的担忧,俄方会陆续出台一些制约策略,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的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进口总额在连年增长,在2004年达到高峰后开始缓降;而出口在连年上升后于2005年与进口基本持平,二是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整机出口所占比例已从2000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58.8%。三是出口企业中,合资、独资企业已成为主力,占到全部出口额的42%;国有企业已退居第二,占34%;民营企业出口发展也很快,已占到19%的出口份额。四是零配件向美、日、韩出口大幅增加,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零配件产业开始进入全球产业链。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认为:与国外工程机械同行比较而言,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仍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是:控制技术差距大;相应基础件(零配、部件)未达标;人机工程考虑欠缺;研发费用投入少。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在发展中调整产品结构是关键,首先要围绕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同时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原已占有市场的优势产品,要增加新品种,以满足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的工作环境。在产品开发上,要着眼于国际市场水平和国内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多做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另外就是应特别注重工程机械配套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结构调整及发展,提高配套件水平是产品上水平的关键之一。
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及增长幅度与gdp、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行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基本上呈同步正相关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消费额平均每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额的1.9%,“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缓,市场容量扩充相对不足,行业的发展将逐步趋于理性。国内很多学者对中俄贸易有很多论述,但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持续稳定的加强对俄的工程机械出口成为了众多国内工程机械厂商的重要研究问题。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相对要素比例模型),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中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但自然资源相对不足;俄罗斯资源丰富,但人口仅有1.39亿。通过两国比较,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而俄罗斯属于资源密集型国家。根据罗伯津斯基效应,资源供给的变动或状态对生产可能性具有偏向使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效应。中俄两国的资源差异导致了贸易。资源供给充裕,使俄罗斯生产可能性向资源使用密集型产业扩张,如钢铁、石化、木材等产业。因此,在中俄两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下,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实现相对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俄罗斯在发展钢铁等重工业相关产业时的需求,工程机械行业则是促进基础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其对俄罗斯展开的出口贸易有望占有一定市场。
当前,全球正面临经济危机,很多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外贸易等方面,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由于面临经济紧缩而大大降低了对进口的需求,对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危机中也会蕴含着转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走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关产业发展与投资力度、国家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周期性产业的特点。当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时,显然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当国家采取紧缩的金融政策时,国民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减缓,对工程机械行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增长速度受到严重制约,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汶川特大地震的侵袭,国民经济在自然灾害后有待于快速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基础建设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工程机械行业,于是很多行业内的发展方向由对外贸易转向为对内供给。这也不能不说是行业的新的发展态势,有待于众多行业的领导者在贸易往来的发展中逐渐摸索,探究出一条适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3-51.
[2]贾建华.新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
[3]海关总署.进出口贸易动态分析.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7.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对俄出口贸易问题初探相关推荐工程机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