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托,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保护上。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便于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出科学的方针策略。
《森林与环境学报》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1环境监测概论
1.1内涵
所谓环境监测就是检测并明确区域环境质量及人类的生存状态等,同时还要通过监测的数据预测环境污染的趋势。其中,影响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即为环境监测的技术及机器设备,如果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较低、机器设备落后,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状况的还原度较低,由此就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1.2类型
1.2.1依据专业学科及专业部门划分环境监测。(1)按照专业学科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生物监测、化学监测以及物理监测。(2)按照专业部门将环境监测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气象监测以及资源监测。
1.2.2依据环境监测的对象或介质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的对象及介质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震动监测、土壤监测、固定废弃物监测、光监测、放射性监测以及热监测等。
1.2.3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或目的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检测的目的或任务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两大类别:特定目的环境监测以及监视性环境监测。其中,监视性监测是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及其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监视性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区域环境的质量情况以及污染源,同时还为全面掌握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可划分为咨询服务环境监测、纠纷仲裁环境监测以及污染事故环境监测三类。
2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方法及经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制定有序的计划进行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治理环境污染,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利用环境监测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环境质量的现状,从而通过数据可以判断区域环境质量是否与国家所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相符合,由此可以认识到区域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寻找出严重污染区域及此区域上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进而可以制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及评价该措施的应用效果。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应用性能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提高环境保护设施性能的相关措施,进而可以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
2.1环境监测在制定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环境监测主要以生态环境准则以及人体健康基准为基础,依据环境需要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标准,通过相关技术加以实现。
2.2更有利于制定环境标准。概况来说,所谓环境监测就是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是以保证人类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的,进而依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制定环境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都需要依据环境标准实践。因此,只有充分监测环境质量,才能保证制定出的环境标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客观性,保证环境标准能够准确的反映区域环境的现状。
2.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评价及反馈的作用。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之后,这些环境保护措施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由环境监测结果加以体现,环境监测结果反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结果,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
2.4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重点监控对象就是对各个环境要素的监控,例如监测水资源或土壤资源,通过对环境要素的监测可以发现环境污染源,从而及时的治理并防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