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力”重大战略决策。以制造业信息化为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鞍山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速完成工业化和实现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如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发展战略,是一大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时代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制造业企业共130多万个,就业人员8300多万人,占工业劳动力的90%,出口占全国的91.2%。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营指数已连续12个月高于50%,表明制造业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格局。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差距。一是劳动生产率低,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26.46%,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三是产品以粗放、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大多进口。四是能源消耗大,制造业耗能约占全国一次耗能的6%。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产品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在当代经济全球信息化背景下,顺应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出的正确抉择。
2、战略内容和意义。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创新、制造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打造优势产业链、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要求我国大型集团企业必须参与全球竞争,构建跨国制造链,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核心能力。面对激烈竞争和挑战,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方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3、作用和地位。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和突破口,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振兴辽宁首先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目标,建设创新辽宁、和谐辽宁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状况
1、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近十多年来,国科技部部署了一系列重点科技项目和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如:“十五”期间,科技部在“九五”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从863计划和攻关计划中拿出8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这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科技部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该项工作在全国27个省、47个重点城市、5000多家不同类别企业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制造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在全国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推广体系、技术队伍和组织工作体系,信息化支撑环境、服务环境、推进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鞍山地处辽宁环渤海经济区腹地,“十一五”开始按照市政府关于“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工业发展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开展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通过整合、集成优势资源,建设了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广数字化设计等方式,培育扶持60家示范企业,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示范企业数字化水平普遍提高。重点推广了产品的虚拟制造、检测、分析和图档管理,在60家示范企业中,有25家重点示范企业实施4CP和ERP的适度集成,有35家示范企业中实施CAD/CAE/CAM/CAPP等单元技术,带动全市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二是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平台依托高校,为示范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服务,先后开发完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钢材深加工业务过程优化”、“SA-I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系统”、“转炉煤气回收阀组三维CAD/数据库集成系统”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自助平台”等系统和产品。
三是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通过整合、集成国内重点高校及鞍山大型企业的优势装备资源,建立的大型装备仪器共享平台,装备仪器超过100台,价值超过2亿元。形成覆盖市、县、区三级开放、共享的网络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支撑环境及装备仪器资源条件。以英国进口、东北唯一的反求设备为龙头,建成数控、钣金、贴片等六个加工中心组成的先进制造基地,解决企业先进制造能力不足瓶颈,提高了企业创新、协作和制造能力。
2、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鞍山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为26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的33.4%,分布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大类,37个行业中类、70个行业小类中。拥有资产81.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7.2%。从总体规模上比较,鞍山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同行业中位于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