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智能手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些国产品牌与国际一线品牌相比不相上下,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国产智能手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就必须顺势调整营销策略。
《电子设计技术》国家级电子科技杂志,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本刊办刊宗旨:成为中国电子设计业主导刊物,读者:电子设计业工程师及技术管理人员。荣获2001年获信息产业部1999-2000年度电子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奖、2004年获信息产业部2003-2004年度电子科技期刊报道选题奖。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竞争激烈。国产手机制造商纷纷瞄准中高端市场,进行渠道策略的调整。我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按照规模可分为三个梯队,每一梯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在整理智能手机制造业的行业现状和现有智能手机分析渠道的基础上,分析渠道发展趋势,针对不同梯队的国产智能手机制造商给出建议。
中国市场国产智能手机行业概况 对于国产手机的渠道策略分析要基于对国产手机整体行业的分析。本部分将从宏观环境、国产手机厂商自身、竞争者、消费者需求四个方面来对国产手机市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手机行业的宏观环境。 在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与销量方面,中国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国,整个市场售出的智能手机接近 2 亿部。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2亿,环比增长10.3%。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突破5900万台,达到5930万部,较上一季度增加13.2%[1]。整体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市场的手机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技术环境方面,据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市场保有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中,Android、iOS、Symbian分别占比分别为71.0%、12.9%、10.2%[2]。手机的核心硬件如如处理器、内存等还掌握在国外上游企业之中。国产手机生产厂商本身掌握的上游资源非常有限。
2.国产智能手机制造商概况 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2012年取得了销售额的突破,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70%以上,可以看到国产智能手机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与三星、苹果等行业领导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新兴厂商如小米手机等在2012年取得了较高的利润。但从行业整体来讲,2012年国产手机利润率普遍较低,毛利普遍在10%~15%[3]之间,仅仅能够覆盖公司的日程运营成本。
国产手机厂商可以按市场份额分为三个梯队:以中兴、华为、联想、酷派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近50%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厂商的第二梯队以小米、魅族、步步高vivo、OPPO为代表,他们分享了智能手机市场约10%的市场份额。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三梯度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夏新手机、波导手机等走向衰退的老牌厂商;青橙手机,尼彩手机等新兴小厂商以及海尔手机、海信手机、TCL手机等大型家电厂商的分支产品。这些手机厂商单个的市场份额较小,产品定位低端,单价往往只有几百元,主打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3.国外品牌智能手机在中国概况 以韩国三星电子、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我国台湾省的htc、日本的Sony公司等为代表的外资手机制造商是国产智能手机的主要竞争者。这些品牌的手机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约30%[4]的市场份额。
外资厂商的智能手机产品往往定位中高端,常常推出价格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而这些高端机型往往利润较高。以苹果公司最新手机IPhone5为例,据悉,iPhone5的利润可达35%,毛利在40%-55%之间[5]。外资智能手机品牌往往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强,掌握着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不具备的核心技术。其中,三星电子、苹果IPhone最具代表性。
4.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 前文已经提到,2012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接近2亿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国。 在消费的产品价位上,我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据统计,2012年我国智能手机75%以上的销售额都是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产品贡献的。而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只占到了总销售额的3.1%[6]。
在购买渠道上,运营商渠道和互联网渠道受到消费者格外的关注。受到主关注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渠道相对其他渠道价格更低或补贴更多。 在购买智能手机的考虑的因素上,手机价格、手机操作系统、手机品牌是用户购买智能手机首先考虑的三大因素。同样性能,同样操作系统的前提下,消费者往往青睐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而非品牌更好的产品。这也是2012年国产智能手机销售额激增的关键。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巨大,但竞争激烈,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主打的中低端产品利润较低,需要向高端产品定位。在转变企业定位时,渠道策略也需做出调整。而国产智能手机三个梯队在进行渠道策略调整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