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为手段,采取多平台遥感数据与其它多源数据相结合、适时获取客观基础数据,计算机自动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综合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时、准确、客观地对工作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治理情况、耕地利用现状情况实施遥感调查与监测,对矿山地质实际开采状况、环境恢复以及耕地利用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综合整治矿区滥采、保护耕地、查处违法用地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依据。
1技术路线
根据需求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取遥感数据与多源数据相结合、计算机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综合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客观地对工作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状况、耕地利用现状等实施本底调查,辅以适当的野外查证;通过对比分析多期已提取的信息,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变化情况和耕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加强室内综合分析和评价后,完成区内矿山与耕地监测遥感解译与外业查证工作。
2工作内容
池州市矿山复查与土地复查遥感监测工作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为工作区本底数据调查,第二部分为工作区动态变化监测。
2.1矿山复查
(1)工作区本底数据调查。利用0.5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比例尺为1:5000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的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并辅以适当的地面调查,验证有关遥感调查及监测成果。调查内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等),调查开采点或开采面的位置、开采方式(露天、地下、联合)等,或矿山开采状态(正在开采或已经关闭)、矿业秩序情况、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等方面。(2)工作区动态变化监测。利用0.5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及本底数据,开展比例尺为1:5000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环境恢复治理的动态变化监测工作。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并辅以适当的地面调查,验证有关遥感调查及监测成果。再与本底数据进行对比,对矿山各项指标进行变化分析、统计。调查内容: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动态变化监测,对照本底资料,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如,开采点或开采面的位置变化、矿山开采状态(正在开采或已经关闭)变更等方面。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情况动态变化监测。对照本底资料,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分布情况、复绿工程的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当期信息解译结果与本底数据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情况动态变化监测结果。(3)工作方法。①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和DEM数据,矿产资源分布有关图件、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等,工作区最新的矿产资源开采申请登记表(数据库),贵池地区2019年度最新矿权数据,贵池地区2019年每半年0.5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②遥感图像预处理。③建立解译标志。④信息提取。⑤野外实地调查验证: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对于解译效果较好的地段以点验证为主;对于解译效果中等的地段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线追踪验证;对于解译效果较差的地段,则以面验证为主;提取可靠的验证信息,实地核查有疑问的信息、补充遗漏信息、修改错提信息;确定调查点的位置和性质;野外检查图斑不低于解译图斑总量的10%。野外检查图斑应涵盖所有地物类型。除影像上矿山开采行迹清楚的图斑外,涉及的能源类、金属类矿产疑似违法图斑100%进行野外检查,有疑问的图斑应100%进行检查。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区,要进行全区100%验证调查,对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所有调查图斑、矿山记录等信息须进行记录,实地调查后,进行信息后处理工作,即进一步完善影像图制图精度、成果图解译精度;修改错提图斑、补充遗漏图斑,完善信息提取工作。
2.2土地复查
(1)工作区本底数据调查。利用大于1.0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比例尺为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并辅以适当的地面调查,验证有关遥感调查及监测成果。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状况监测,对照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调查耕地利用情况。(2)工作区动态变化监测。利用大于1.0m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及本底数据,开展比例尺为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变化监测工作。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并辅以适当的地面调查,验证有关遥感调查及监测成果。再与本底数据进行对比,对土地利用进行变化监测与分析。调查内容:调查耕地利用性质是否发生改变,如耕地用作房屋建筑用地、耕地改塘、耕地用作渣土堆料等情况。将当期信息解译结果与本底数据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监测结果。(3)工作方法。①收集工作区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耕地分布有关图件、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等,工作区最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申请登记表(数据库),贵池地区2019年每半个季度大于1.0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②遥感图像预处理。③建立解译标志。④信息提取。⑤野外实地调查验证。
3精度要求
对数据图像质量检查、地理底图编制、成果图件整饰与注记以及成果数据属性定义、成果数据格式等方面的要求。指标如下。①图像质量检查。对于大于0.5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纠正后影像误差要求不大于参考影像的2个像素。②色调调整要求。采用适当的三波段组合,使影像具有真彩色效果。对彩色影像进行反差增强,使得影像清晰、层次丰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③影像图精度要求。影像图上随机抽取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参考影像的2像素,特殊情况下不大于4像素。根据工作区地理位置,该指标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上述指标的两倍。④解译精度要求。精度解译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与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建立各种解译标志,进行信息提取。解译图斑数目,应占到所有目标图斑总量的95%以上。解译图斑和目标地物边界吻合,属性表达准确。⑤实地调查的要求。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对于解译效果较好的地段以点验证为主;对于解译效果中等的地段应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线追踪验证,野外实地调查图斑量不小于解译图斑总量的10%,有疑问的图斑应100%进行检查,野外检查图斑必须涵盖所有地物类型。
参考文献:
[1]宫鹏,史培军,浦瑞良等.1996.对地观测技术与地球系统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李素菊.2003.利用分析方法建立湖泊水质参数反演算法研究--以安徽巢湖为例.北京大学得士论文.
《遥感监测技术在矿山复查的应用》来源:《世界有色金属》,作者:冯洁 林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