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论文明清以来客家地区庙会的地域表征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08 13:49 热度:

   摘 要:庙会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区域的庙会文化有其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以赣南许真君庙会为例,阐述了赣南庙会的移民性、民间性、功利性、娱乐性和差异性等地域特征,这对于深入理解客家地区的庙会文化以及负载这种庙会文化的地域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论文,客家地区,赣南,庙会,地域特征,许真君信仰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长盛不衰。它作为基层社会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透视乡村社会的一扇窗口。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庙会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往往有很强的地域性。赣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庙会也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拟以赣南许真君庙会为例,以阐述客家地区庙会的地域特征。

  1 许真君:赣南客家地区信仰的主神

  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旌阳先生。在豫章西山修身炼丹时,江西一带水患严重,传说中的真君仗剑布阵,斩杀蛟螭,为乡里立下治水之功。许逊还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至今在江西各地还广泛流传着许多许逊斩杀孽龙精、为民治病等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唐宋以来许逊成为江西人心中的主神,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在省外乃至在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馆仍然以“万寿宫”命名。明中叶至清一代,由于政府士绅的提倡和商人的引入,许真君信仰在赣南迅速铺开,各县纷纷建万寿宫或相关的建筑与殿祠,建庙情况见表1。

  在江西民间,传说许老爷(也叫真君老爷,这是江西民问对许逊的尊称)是最喜欢看戏的.所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也就是许逊的“诞辰”,江西人为了表达对许老爷的尊敬与谢意,大部分真君庙或万寿宫都会举行庙会,演戏给许老爷看,赣南同样如此。所以选择许真君庙会来透视赣南庙会的地域特征,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意义。

  表1 明清时期赣南各县始建万寿宫年代及各自创建万寿宫数

  县名 始建年代 型堕垫量 鋈型鲞塑

  兴国 明嘉靖年问 24 同治《兴国县志》卷十三,坛庙

  宁都 明末 15 乾隆《宁都县志》、道光《宁都直隶州志》

  雩都 康熙年间 2 同治《雩都县志》卷十二,坛庙

  定南 乾隆元年 1 同治《赣州府志》卷八,官廨

  会昌 乾隆四十年 6 同治《会昌县志》卷二十八,祠庙

  安远 乾隆四十年 2 同治《安远县志》卷二,坛庙

  龙南 乾隆六十年 1 同治《赣州府志》卷十三,祠庙

  信丰 乾隆年间 1 道光《信丰县志续编》卷十六,杂祀

  赣县 道光二十三年 3 同治《赣县县志》卷十一,坛庙

  崇义 道光年间 6 同治《崇义县志》卷三,祠庙

  南康 咸丰九年 1 同治《南康县志》卷二,寺观

  资料来源:李平亮《明清时期西山万寿宫的发展与区域文化网络的形成》、乾隆《宁都县志》、道光《宁都直隶州志》

  2 赣南许真君庙会的地域特征

  2.1移民性

  赣南是一个移民社会,在赣南庙会文化里同样得以充分的体现。赣南各地的寺庙大多是各村或同村的各姓共同建造的,以寺庙为中心,它有一个信仰圈。由于各姓迁徙到此的时间不一,为了整合各姓之间的利益关系,他们往往通过建造寺庙来协调各姓之间的利害关系,所以这类的寺庙是代表“公”的利益,有别于祖先崇拜代表家族利益。既然寺庙是大家共有的,举行庙会也必须是大家共同出钱出力。这充分体现在头人(也叫会首)的选举和集资上。例如信丰星村乡的真君庙会,真君庙是全乡各村二十多个姓氏共同所有,但金、萧、朱、曾四姓人口最多,每年的庙会也由这四姓主持操办。他们选举头人的做法是:首先由金、萧、朱、曾四大姓氏按头人的标准选出本姓氏的头人;其次以真君庙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把全乡划为东南西北四大片;再把这四大片按照“春、夏、秋、冬”的排列,规定东片为“春”,南片为“夏”,西片为“秋”,北片为“冬”,因为在东片金姓人多,南片萧姓人为多,西片朱姓人为多,北片曾姓人多,所以,也就是金姓人为“春”、萧姓人为“夏”、朱姓人为“秋”、曾姓人为“冬”;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金、萧、朱、曾四大姓氏的头人每人每年主持一次庙会,顺序循环,反复轮流。任何人不得变更,否则将受到全乡人的指责。之所以以春、夏、秋、冬四季作为主持庙会的顺序,其意是春、夏、秋、冬是自然规律,一成不变,任何人抗拒不得。被轮派为头人的“会首”,必须委派人员到各村收集大米和现钱,以使庙会正常运行。

  2.2民间性

  所谓民间性,是相对正统性而言,这里我们把南昌西山作为许真君信仰的正统,因为南昌西山是许真君信仰的中心和祖庭。赣南由于偏离南昌较远,许真君信仰更多地表现为民间性和世俗化。如于都黄屋乾的许真君庙会,当参加庙会的人手拿蜡烛、线香、鞭炮来到庙门口时,一个个都提心吊胆,谨慎又谨慎,稍不注意就会被一群小孩抢走。甚至有的人刚到庙门口的空坪上就被小孩跟踪而来,趁你不注意时,就把你所带的蜡烛、线香、鞭炮抢走一半,或者全部抢走。这在南昌西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如宁都会同乡的许真君庙会,庙会期间除演戏外还要舞火老虎。每村的青年组成两队,每队七盏火老虎,晚上到本村每户门口把玩。队伍进屋时说一些吉利话,并从火老虎上换下几根香交给主人,主人把它们插到鸡、牛、猪栏、神台和门额上,称为散福。舞火老虎要舞三个晚上,然后送到河里扔掉。从八月十三日起又开始搬三天龙灯。搬龙灯两村的人难免打架,但到八月十六打架的人又和好如初,并祝愿受伤的人身体康复。据说打架是“地龙显灵”,能保佑六畜。搬龙灯前先要选好一人当灵官,灵官从五个村轮流挑选,年年轮换。八月十五日晚,五村齐集会同墟大街,当灵官的先到真君庙去戴上面具,左手提火,右手握剑,由八位青年抬着游行,十点钟左右,灵官突然出现在墟上,从街头抬着飞跑到街尾,五队龙灯队和手执火把、铁器、柴棒的人追赶在后,直到灵官至村口河里洗脸为止。龙灯也就在河边烧掉。追灵官时,他手中的香火会给未生育的年轻女子一路抢走,场面极为滑稽、壮观。这些场面在南昌地区也不会出现。

  2.3功利性

  赣南客家地区的神明信仰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别强。赣南客家人只有在某些重大的日子(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神明的诞辰)或是家里有心事(如家人生病、丢东西、被盗或是想升官发财、求学生子等等)才会到神明面前烧香拜佛。赣南地区的寺庙等到庙会期间,就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他们当中更多的是前来神明面前许愿和还愿的。

  如于都黄屋乾的真君庙会,每年的农历八月前来参加庙会活动的达几万人次。由于据传黄屋乾的许真君非常灵验,有求必应,所以前来参加庙会的乡民多半是来许愿和还愿。黄屋乾真君庙会的许愿活动主要体现在求签仪式上,求签就是在敬完神后,各人轮流拿起签筒摇几下,取出其中掉下来的一支签,然后准告,并要祈祷许真君所要求保佑的事项,如合家家运,个人前途等等。如准的是胜告,就说明就是这一支,如果是其他告,就说明不是这一支,求签者就得重来一次,直到胜告为止.随后到签间去购买所求签的文字材料,再请人解释签语。如果求的是下吉签,就要给许真君菩萨座送上一幅

  “长幡”祈祷许真君再次保佑。所以许愿者都能满意而归。

  还愿是还愿者在神明面前许了愿。他们的愿望在神明的护佑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得以实现,于是在庙会期间他们就带上许愿时承诺的东西前来酬神。再如于都黄屋乾的真君庙,庙会期间收到几千斤生油,几千对蜡烛,能演上百出戏,这些都是还愿者奉送的。至今黄屋乾还盛传着还愿者“一对三十多斤的蜡烛”和“三十二斤油来历”的故事。

  2.4娱乐性

  庙会期间不但“娱神”,同样也“娱人”。对于长期劳作的乡民来说,庙会期间也是一段难得的娱乐休闲的好时光。赣南地区尤其如此,如这里的许真君庙会从每年农历八月的初一到十五,期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且每天都上演祁剧,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朝圣者以及附近农民,甚至县城的居民,都来免费看戏。大庙和大坪四周还有许多做生意的、卖小吃的,耍杂技的,甚至玩赌博的也不放过这一机会。如瑞金县城的真君庙会和上犹县五指峰乡的真君庙会,八月庙会裂变为各行各业各地域的大杂烩,坛场演变为赌场,一帮帮赌徒设摊狂赌,纸牌、麻将各显神通,名叫“打头钱”,赌问大破庙规.以酒肉作乐,一直要闹至庙会结束的下午方散。

  3 赣南许真君庙会的差异性

  赣南地域广阔,赣南分别与赣中、闽西、粤东北和湖南郴州等地接壤,文化习俗在相邻区域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影响,庙会文化也是如此,所以赣南内部的庙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上犹营前老街的许真君庙会,许真君出巡时,从乡间远道赶来看热闹的村民碰见路上的蛇,不管有毒无毒,统统捉来参加出巡。认为山洪暴发是“瀑地水”。“瀑地水”是蛇精出洞,蛇的尾巴向左摆,左边的河坎、房屋就倒塌;蛇的尾巴向右摆,右边的人们就会遭殃受损失。认为打蛇就要打死,没有把蛇打死,让它跑了,再过若干年,蛇修炼成“精”就会作贱(危害)人们。所以,每年八月朝神祭拜许真君神像时,都有民众抓蛇出巡。再如龙南县城的真君庙会,庙会期间是吃荤,餐桌上摆的是八大碗荤菜.而且每人面前都添满了一碗米酒。 上犹县城的许真君庙会不但把庙会最热闹的一天改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而且中秋晚上还有请“扁担神”等民俗活动。这与其它地方庙会期间吃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文献

  [1]李平亮.明清时期西山万寿宫的发展与区域文化网络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2]刘劲峰主编.宁都县的宗族、庙会与经济[M].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2002.

  [3]萧惟生,邱润生.信丰县星村乡的真君庙和社官[M].罗勇,林晓平主编.赣南庙会与民俗[M].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8.

  [4]周建新.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02(1).

  作者简介:李晓文(1980—),男,江西南丰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与高教管理。

  2014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许真君庙会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标题:地域文化论文明清以来客家地区庙会的地域表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266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