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普高的升学率大大提升,从而也导致中职生的综合素质逐年降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对数学不感兴趣。面对综合素质逐年降低的中职生,中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联系起来,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实教学内容,给同学们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了中职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简单地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研究。
关键词:教师论文发表代理,现代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1 中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交融领域
1.1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中职数学的新平台
信息技术作为中职数学教学的新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教师已经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将传统较为呆板的教材转变为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教学课件;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已经使得信息技术拓宽了中职数学教学的平台。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从课上转变到课下,学生在课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回到课上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新奇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改革下的产物,也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再次,以网络平台为中介,教学评价活动的平台得到拓展。传统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评价的群体范围较小,学生和教师获得的有效意见也较少。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引起更多师生的评价,使评价内容更具有借鉴性和参考价值。
1.2 利用信息技术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超强的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和教师可以轻松地查询和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到更多与下节课知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以此填充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够使课前导入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用信息技术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性的解题。
1.3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早已被用于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其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率。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上文述及,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收集能力,教师所做的课前导入将更加充实和有趣,这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主动积极地配合课堂教学;其次,信息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已经可以使用信息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将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利用视频、音像和图片等多种方式生活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有效的主题教学。例如,在进行离心率对于椭圆形状影响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做一个Flash图件,保持椭圆的长轴不变,在焦距逐渐缩小的过程中,随着椭圆形状的不停变化,学生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中职生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生的中考都不尽如人意,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加上自身文化素质底下,在面对枯燥并且难度极大的数学时,大多数学生都对此失去信心。研究认为,创建一定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欲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视听课堂,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加入与其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富有趣味性地向同学们传达知识,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学生自然由厌学转化到乐学中来。
例如,圆与圆位置的关系判定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两个不同的圆,拖动其中一个圆,并且利用《几何画板》自带的计算功能对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半径和与差进行计算。在拖动其中一个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地观察到圆的位置与计算结果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轻易地得出结论。
3 结语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大量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数学,并想要继续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教学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降低了数学教学难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只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切不能滥用,以免适得其反,导致课堂质量下降。
(辽宁省鞍山市现代服务学校数学教研室,辽宁 鞍山 114000)
参考文献:
[1]张建凤.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整合方法与理论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禹晓林.谈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0).
[3]周毅黎.运用多媒体,快乐学数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27).
[4]张新.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