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投稿须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4 14:04:10

  1 办刊宗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美国EI(工程索引)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以刊载国内外学者在构造地质及成矿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推动地球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思想,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目的。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少量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但不接受一般性综述稿件。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 作者投稿时,请以书面形式申明:此稿只投给《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没有一稿多投。全体作者已审阅,同意投稿本刊。

  2.2 文中不得使用已经废弃的量和单位,请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执行。

  2.3 每篇论文应依次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大学请写明院或系名,所在城市名与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

  (2)首页底部标明:①是否受有关基金资助(包括项目编号);②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学位、职称、专业或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

  (3)正文;

  (4)参考文献;

  (5)与第(1)部分相对应的英文(作者姓名为汉语拼音)。

  2.4 关于中、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尤其是英文摘要,是国际科学文献检索首要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论文得以成为科学论文的必要条件,需要精心构思和认真写作。论文摘要是科学论文的梗概和缩写,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概括地阐明该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基本理解。

  (1)目的:简单介绍该研究或者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即阐明该项研究的目的或撰写该文的原因。

  (2)方法:简单介绍该研究或调查的原理、条件、对象、手段或方法、程序等,即阐明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试验方法或手段。

  (3)结果:简单阐明该研究或调查等所得出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到的结果或者所得出的效果、性能等,可分列为一、二、三等项。

  (4)结论:简单介绍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可分列为一、二、三等项。

  论文摘要字数要求在400左右,写作规范,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一般不要出现参考文献,同时应当尽量避免随意从文章中摘句或只是简单重复文章结论。

  编辑部特别提醒:本刊不强求中、英文摘要一一对应,希望英文摘要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篇幅,增加信息量。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及其包含的信息量将作为本刊取舍稿件的重要依据之一。

  2.5 关于正文标题

  一级标题用1,2,3……表示,二级标题用1.1,1.2,1.3……表示,依此类推,顶格书写。

  2.6 关于插图

  (1)文中的插图请尽量提供可编辑的 *.cdr 格式的图形文件,但切勿将 *.jpg 和 *.tif 格式的图件直接插入到 coreldraw 中,图件宽度通栏排图不宽于 17cm, 双栏排图不宽于 8cm; 如果是照片或扫描的图片要提供分辨率在 300dpi 以上的 .jpg 或 .tif 格式的图形文件(彩色图务必选择 CMYK 四色图颜色)。

  (2)图件要求清晰、美观,线条粗细和文字大小合适,曲线用圆滑曲线表示,不能出现文字压线等现象;在设定好图件宽度情况下,图中中文汉字用黑体(6~7pt),数字和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8pt);线条粗细:一般线条为 0.2mm,断层等特殊线条 0.35mm。

  (3)注意图中地层、岩体等代号的大小写、上下角标、正斜体的表示。地层符号中,群用首字母大写斜体,组用首字母小写斜体。例:淮河群 (Pt3H);下白垩统鹅湖岭组(K1e)

  (4)图中应尽量避免国界问题。如果避免不了,则请作者自行送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再提交编辑部。否则,编辑部将酌情删除相关插图,直至撤稿。

  (5)图件的说明依次应包括图例说明、中文图名与相应的英文图名。方框图例符号视具体情况可放在图内,也可放在图外。

  2.7 关于表格

  请尽量使用横向表格,在中文表名之下需给出相应的英文表名。附表中的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及误差范围等。注意量与单位的规范化使用。

  2.8 关于参考文献与脚注

  (1)本刊参考文献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文内引用格式:单作者为(作者,出版年),双作者为(作者 1 和作者 2 ,出版年),三个及以上作者为(作者 1 等,出版年)。

  例如以下示范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时的格式应为: (蔡文俊, 1986), (舒良树和王玉净, 2003), (韦振权等, 2006), (Hossack, 1995), (Maniar and Piccolli, 1989), (Samson et al., 2004)。

  (2)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与正文后注录的参考文献必须一一对应,即:在文中引用了的,必须在文后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反过来,在文后注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在正文中引用过的。

  (3)正文中作者引用的非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一律用脚注注解。脚注采用全文(正文)顺序编码制注录,文内用①、②、③……标引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作者应尽量避免引用非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

  (4)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经常出错,需要作者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中英文参考文献分开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或第一个英文字母为序。

  ② 本刊不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文后参考文献表。

  ③ 多作者时务必列出全部作者名,不能以“等”字省略。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但不加缩写点。

  ④ 所有文献必须列出析出页码,专著列出出版地。

  文后参考文献注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蔡文俊. 1986. 新疆准噶尔东北缘板块构造初步研究 // 中国北方板块构造论文集(第1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6.

  舒良树, 王玉净. 2003.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 地质论评, 49(4): 408-413.

  韦振权, 夏斌, 张玉泉, 王冉, 杨之青, 韦栋梁. 2006. 西藏休古嘎布蛇绿岩中辉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0(1): 93-97.

  Hossack J. 1995. Geometric rules of section balancing for salt structures // Jackson M P A, Roberts D G and Snelson S. Salt Tectonics: A Global Perspective. AAPG Memoir, 65: 29-40.

  Maniar P D, Piccoli P M. 1989.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of granitoid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01: 635-643.

  Samson S D, Inglis J D, D’Lemos R S, Admou H, Blichert-Toft J, Hefferan K. 2004.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Nd-Hf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Neoproterozoic plagiogranites in the Tasriwine ophiolite, Anti-Atlas orogen, Morocco. Precambrian Research, 135: 133-147.

  3 编辑部与作者关于投稿方面的约定

  3.1投稿时,作者应向编辑部提供其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办公或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及Email地址等,如有QQ号码,请一并提供。

  3.2正文请使用.doc文件格式(含表格),文中插图除粘贴在word文档中外,应将图件的电子文件另行发送。

  3.3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给作者收稿回执。但如果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征稿要求,则先退请作者修改,并以收到符合要求的稿件为收稿时间。一般在3个月内(以收稿邮戳为准)编辑部给作者作出刊用与否的答复。3个月后作者未收到编辑部的答复,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内,如果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作者不得另投他刊。

  3.4 稿件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