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

所属栏目:期刊论文百科问答 发布日期:2019-08-16 09:38 热度:

   【摘  要】  基于知识是一个整体的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方法应准确把握护理学知识体系,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结。准确把握护理学知识体系;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接;开展综合性的实践课程;重视学生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知识;整体性;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教学方法

护理学系统性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之间的联系首先体现为知识的整体性,“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整体性意味着知识的存储和使用,要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即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基于知识是一个整体的护理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符合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

  一、基于知识整体性的教学意义

  1、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经过教师引导建立知识框架后,可以激活发散性思维,做到自发寻找所学知识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已知知识触类旁通。这种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拓展。学生将新知识建构旧有知识体系,通过对比新旧知识内容的有机联结,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助于学生知其所以然,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构建知识整体性,不仅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归纳推理的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意识。知识整体性的建立可以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在脑海中将问题进行有序分析,形成清晰的思维认知,在问题的应对上更加迅速,快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实现知识的整体性方面的局限

  1、分科教学分裂了知识的整体性护理学是研究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2] 护理学课程分为三类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护理学专业课程。课程繁多且专业性强,护理教学中往往倾向于本学科的纵向化知识教学,对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有机联系重视不足。[3] 学校也往往采用分教室、分学科、分教师讲授的方法安排教学任务,各科教师在授课时仅注重自身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把本学科教材的知识根据考试侧重点情况进行重、难点划分和课时分配,追求单科教学成果和学生考试成绩,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单科老师所授的知识碎片,很难将各科串联成一个整体,无法把握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护理知识缺乏系统化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薄弱。

  2、应试教育分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应试教育将使学生成为一个只会应付考试的问答机,获取到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能力,只能是碎片化的、机械记忆的知识。如今,很多大学生被称“高分低能”,其原因就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一旦脱离了考试,在其他方面的低能便凸显无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任务中,无法形成应对复杂任务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仅机械执行医嘱,难免会出现护理缺陷。

  3、教学内容局限于大纲分裂了知识与实践的整体性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给学生如何从知识、态度、技能方面提高专业素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对知识量、分数和答案精确程度的过分强调,使护理教学失去了创造力和吸引力,教师将授课内容局限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内,考试内容也循规蹈矩。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大纲内,认为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的知识是不会考的,完全丧失了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药物推动着医学日新月异,教学大纲内容为保证科学逻辑的完整性和严肃性早已无法跟进高速的医学发展,这也就导致了实习生常说的教材所学知识在临床上并不实用的现象。仅传授大纲中的知识使学生只是接触书本,掌握教材,局限了视野,造成与社会的脱节,阻碍了生成新知识的道路。

  三、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

  1、准确把握护理学知识体系所有任课教师要整体把握护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明确一个合格护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要熟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所教课程在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课程定位明确,对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知晓,才能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层层递进结构化授课内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才可以对护理学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知识框架,在脑海中通过逐层推进的方式,不断激发学习积极性,做到主动学习。

  2、整体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知识的整体性也要求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首次课要引领学生与教材编者对话,通过阅读、讨论前言的方式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特点和学习方法,分析各章节、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在每一单元新内容的首次学习环节,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再深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种引领与训练可以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教学观,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实现知识的存储和使用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在授课中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兼顾各学科之间的有序衔接、有机联系,体现教学良好的系统性。

  3、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接专业课程中关于疾病的护理,会涉及到解剖、生理、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程序等方面,护生要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训练整体思辨能力,用于解决复杂的临床实践问题。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课时无法做到与专业基础课知识进行联结,无法理解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只能机械记忆知识点,临床思辨能力得不到训练。例如,如果没有生理学及病理学中肝组织结构和相关血流机制作为基础,内科护理学在学习肝硬化时,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团队应通过研讨,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联结,理清各课程的知识脉络,将联系紧密、知识点交叠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再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集体备课编写讲稿和教案,做到学科之间知识点的有效衔接。

  4、开展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护理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开设护理综合性实验课。护理学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可根据内科、外科、急危重症、妇产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病例,应用基础医学理论、护理专业理论、护理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中,考虑措施的科学性、人文性、技术性、伦理性、美学等方面,使学生融合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把握护理的共性和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5、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基本结构的,基于护理学科知识的特性,护理教学必须强调在理解性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思考。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在护理教学中加以应用,既可以解决医学生对海量医学护理知识识记的速度,更可以解决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复杂的医学知识的理解的深度。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课程的开设,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在护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科思维导图,并对学生进行结构化、逻辑性、辩证思维方式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符合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基于知识是一个整体的护理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致力于培养护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 [J]. 外国教育研究 ,1992(03)13-16.

  [2]  姜安丽 . 新编护理学基础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相关推荐:护理学核心论文多少钱发表

文章标题:护理学系统性教学方法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baike/bk/4066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论文加急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